中國新聞網(wǎng) 2014年12月12日
今年46歲的阿旺·丹貝降參,是四川甘孜藏區(qū)頂果山雍忠左欽嶺寺苯波教寺院的第39世活佛。近30年來,他一直致力于收集能夠反映嘉絨文化的物件,共收集文物3萬余件,經(jīng)書50余萬張。
“藏區(qū)的群眾都戲稱我為‘乞丐喇嘛’‘活佛老板’。”回憶起自己的收藏之路,阿旺·丹貝降參感慨良多,當時又破又小的寺廟里堆滿了“廢銅爛鐵、破陶罐”,讓他背負堆積如山的債務(wù)。當?shù)厝罕姸疾焕斫猓瑒袼艞?,但他卻咬牙堅持了下來。
縱觀阿旺·丹貝降參收藏的物件,從宗教器具到紅色文物,從民族手工藝制品到孩童手中的玩具,從野生動物的頭骨到層層疊疊的古代書籍,五花八門無所不包。
阿旺·丹貝降參介紹,他從小喜歡收藏一些小物件,1989年,他被認定為頂果山寺第38世活佛擁中降參的轉(zhuǎn)世靈童到頂果山修行,當時的頂果山寺一片傾頹景象,丹貝降參帶領(lǐng)全寺上下,一起動手翻修寺廟房屋,在修繕過程中,不斷有戰(zhàn)壕、彈殼、手雷等戰(zhàn)爭遺留物品出土,自此他開始了漫長而艱辛的收藏之路。
“這些武器是一段歷史的見證。”阿旺·丹貝降參說,當時他看到寺廟周圍殘存的戰(zhàn)堡、戰(zhàn)壕很好奇,便向寺里的老喇嘛和周圍村莊的老人打聽來歷。紅軍長征時期,紅五軍團三十七團曾以頂果山寺為根據(jù)地,在此駐防長達半年之久,活佛擁中降參利用自己在藏區(qū)群眾中的影響力,勸說他們參加和配合紅軍戰(zhàn)斗,并把寺廟儲藏的8000多斤糧食和錢財捐獻給了紅軍。
“很多人很少會聽老人們嘮叨,而很多精彩的故事和歷史就這樣成為了絕響。”阿旺·丹貝降參有個習慣,在聽老人們講故事時都會用筆記本記錄,在試圖用文字描述的時候,更希望能夠找出更多物品還原當時的場景,因此他對每件藏品的背景和來歷也都清清楚楚。
6年前,阿旺·丹貝降參拿出3000多件藏品,在頂果山寺內(nèi)建立了小型紅色文物陳列館,并免費向社會開放。丹貝降參認為,每一件文物都是一段歷史的見證,它們應(yīng)該在特定的場合中發(fā)揮特定的作用。
“過來參觀的人大多都是當?shù)氐牟孛瘛?rdquo;阿旺·丹貝降參表示,頂果山的紅色文物是寺廟兩代活佛愛國愛教的見證者,同時也能為甘孜州和丹巴縣的紅色旅游做一點貢獻。
收藏這些文物不僅掏空了丹貝降參的所有家產(chǎn),至今依然有未還清的債務(wù),同時體力透支過度,他的身體已經(jīng)大不如前。但直到今天,丹貝降參說起所藏器物的歷史和跟這些東西的故事時依然滿懷驕傲。
“藏區(qū)缺乏文化保護意識,很多文化正在緩慢流逝。”阿旺·丹貝降參稱,頂果山所轄教區(qū)包括了丹巴、金川、康定的部分地區(qū),這里曾經(jīng)是嘉絨文明的核心區(qū)域,而老舊的器物很多是跟嘉絨地區(qū)人們生產(chǎn)生活有關(guān),是整個嘉絨文明發(fā)展的見證。
由于歷史資料的缺失,嘉絨文明在歷史長河中留下許許多多的謎題,當阿旺·丹貝降參如數(shù)家珍地將每一件文物的故事娓娓道來的時候,一副生動的嘉絨歷史畫卷就在眼前展現(xiàn)開來。
阿旺·丹貝降參表示,收集的這些器物、書籍,如果只是作為私人收藏,那么它們以及所代表的文明就只成為個人把玩和研究的小情趣,如果能有一處集中的平臺,才能把嘉絨文化展示出來、傳承下去。“能夠客觀公正的認識到嘉絨歷史,對于中華民族發(fā)展歷史也很重要。”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