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東華
暑期溽熱,最向往的是一塊清涼境地。
如果生活還沒有自由到可以隨著季節(jié)的變化,像候鳥那樣遷徙,又不能一天到晚停留在冷氣開放的房間里,可以參照一下柳宗元在《石澗記》中描寫的生活。尋那種水流平緩的地方,揭跣而往,折竹羅床,“交絡(luò)之流,觸激之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木,龍鱗之石,均蔭其上。”
讀到此,會讓人頓有心曠神怡、清新泌涼之意,感覺古人的消夏生活賽過神仙。不過,別被“柳河?xùn)|”先生華麗麗的描述給唬住了,把通篇文章讀下來,用生活化的語言一解釋,文章的內(nèi)容讓人明白了,就是弄一張竹床,找地勢平坦,有水流的地方,樹蔭又比較濃,在這里納涼。
其實,這種生活非常平民化,我從小就是在這環(huán)境里度夏的。
我生活的地方頻臨南陽湖,周邊多的是小河、水渠、池塘、溪流,普通的水洼更是星羅棋布。有水的地方則草木豐美,水岸邊多是婆娑的柳樹,高大的白楊,還有冠如華蓋的槐樹,雜木郁郁,遮出大片的涼蔭。
然后只是需要一架竹床。
水鄉(xiāng)人家,這樣的竹床是最普通的家具。柳宗元的文中被解釋為交椅,尋常生活里被稱作躺椅,人坐上去,半躺著,悠閑愜意。這種竹床可以折疊,便于搬動。竹床不怕使用,當(dāng)然是越老越好,一架這樣的竹床,從新鮮的金黃色的竹片本色,最好經(jīng)過人赤裸著上身反復(fù)摩挲,經(jīng)人體的汗水浸潤,從金黃色變成醬紫,并透著光澤,天長日久,讓人感覺,竹床的本身就沁著一股涼意。
竹床睡到這個份上,不僅乘涼,而且養(yǎng)人。用現(xiàn)在喜歡文玩的玩家的說法,竹片上潤成了一層包漿。
我小時候,本家二爺爺就有一張這樣上了年紀(jì)的竹床。一天農(nóng)活做完,老人家洗漱干凈,搬出竹床,就近在村后小溪邊樹蔭下躺著,聽流水潺潺,游魚如梭。然后用紫砂的小壺,沏一壺茶,不用茶碗,直接托在掌心,小口小口地啜飲。不是解渴,要的是那份悠閑。
——比柳河?xùn)|的消夏生活,一點都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