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wǎng) >> 文化 >> 康藏文化 >> 瀏覽文章

消失的康定童謠.

《甘孜日報》    2015年09月28日

 
    ■佚名
    康定過去、現(xiàn)在到底有多少童謠,一時說不清楚。筆者看過一些書,有的書把童謠當作“預言”,比如《三國演義》以及《東周列國志》都有這樣具有預言性質的童謠。有的童謠其實是民意下情的表露,曲折表達成人的一些想法、看法??刀ǖ耐{沒有預言的功能,之所以流傳,僅是有趣。頂多,有些是用來取笑人的,有點惡作劇成份。
    從童謠的內(nèi)容上可以看出,有的是從外面?zhèn)鬟M來的。比如:天老爺,下大雨,保佑娃娃吃白米。康定不出產(chǎn)白米,可見,這首童謠是從產(chǎn)水稻的地方傳過來的。還有一首童謠是這樣的:丁丁貓,紅爪爪,哥哥回來打嫂嫂。嫂嫂哭,回娘屋,娘屋遠,打把傘。娘屋近,抬板凳。嫂嫂床邊坐,壓死娃娃惹大禍。這首童謠在川西壩子很流行。還有:胖娃胖嘟嘟,胖娃到成都。成都又好耍,胖娃騎白馬。白馬跳得高,胖娃耍關刀。關馬耍得圓,胖娃做狀元。狀元做不穩(wěn),胖娃辟里撲魯往向下滾。解放前,成都距離康定有相當?shù)木嚯x??梢?,這首童謠明顯來自外地。再如:月亮光光,芝麻地頭燒香。燒死麻大姐,氣死幺姑娘,幺姑娘告狀,告到和尚。和尚打鼓,打到晌午。晌午請客,請到擦黑。擦黑點燈。點到五更。五更狗咬,捂起勾子往回跑。再如:斗蟲蟲,咬手手,飛到家婆菜地頭,吃了家婆地頭菜,氣死家婆老精怪。這些童謠都帶著外地色彩。
    康定也有自產(chǎn)的童謠。比如:粑哭匠,挨鐵棒,一挨挨到中橋上,中橋有個王大娘,給他一個棒棒糖??刀ㄖ袠蛴袥]有個王大娘無關緊要,念這首童謠時,孩子們都知道中橋在哪里。還有:元根燈籠,確確,賣湯元的阿媽死了,末奪。又如;阿里拉,酥油茶,要吃糌粑自己揉。其中夾雜著藏語,這樣的童謠讓外來的人摸不著頭腦。童謠就是這個樣,會不脛而走,眾口一詞地傳來傳去。解放初期,康定城中流傳著:槍斃龔耕耘,臉朝河對門,喊他做好事,他偏要強奸人。龔耕耘其實不是那種人,他的死同他的政治立場有關,但童謠就那么唱了,誰也沒有辦法。
    童謠,有的由一個人或一群人單純地念唱。有的則伴隨著游戲唱念。孩子們一邊游戲一邊口里念念有詞。比如:走上街,走下街,走到王婆金子街。念這首童謠時,一個孩子做出行走的樣子,一會兒,另一個孩子出現(xiàn)扮演王婆。孩子們繼續(xù)念道:王婆婆,開門來。“王婆婆”回道:不開。孩子們繼續(xù)念道:不要王婆的米,不要王婆的柴,開得開嗎開不開?開不開。棒棒打,打不開,磨子壓,壓不開。天上一把鎖,地下一把鎖,開得開嗎開不開,倒起開,開開啦。再如,一邊做出扯鋸的動作,一邊念:扯鋸,還鋸,吃口奶奶又來鋸,家婆門口有本戲。請外孫,來看戲,沒得吃咋個辦,牛肉包子夾狗屁。這些童謠從頭到尾,有點說不清到底要表現(xiàn)什么,想到哪里說哪里,管它三七二十一。不過,至今還孩子在念。
    康定有的童謠是大人有心編排的。證據(jù)是,抗美援朝時期,康定有首童謠唱的是: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吃人,只咬杜魯門。此時,老蔣又派飛機轟炸東南沿海,康定童謠就唱:蔣該死,大壞蛋,坐起飛機丟炸彈。炸死人民千千萬,人民要他賠血汗。賠不起,敲沙罐,沙罐敲得稀粑爛。童謠,有了明顯的時代烙印。到了后來,針對有些姑娘擇偶的標準,就有了:假格假洋盤,嫁給駕駛員,又要飛機坐,又有汽車玩。童謠好像對什么都說幾句,再到后來街頭出現(xiàn)針對康定一些單位的童謠,人為編排的跡象就更為明顯。
    在充滿童心的童謠中,有一種有點像“咒語”的奇特童謠,也是康定街頭小兒們津津樂道的。如,找掉在地下東西時經(jīng)常要念:公雞叫母雞叫,各人找到各人要。如,有灰塵飛到眼里,孩子一邊吹眼睛一邊說:鴉鵲鴉鵲掏渣渣,長大幫你背娃娃。如,腳麻了,則念:腳麻上樹,腳麻上樹,白胡子老漢纏腳布。如,小娃娃頭上撞了包,就念:包包包包散散,不讓阿婆看見。如,吹大風了,就念:風婆婆,不吹風,明天給你殺個大雞公。如,在地上找螞蟻玩,一邊找一邊念:螞蟻子來,螞蟻子來。大官不來小官來,吹吹打打一路來。等等、等等。
    近些年,康定街頭的童謠少了,不知是小娃娃們的童心起了變化,還是別的原因,康定的童謠現(xiàn)在難得聽到了。
     
    
  • 上一篇:格薩爾文明探索之旅(七)
  • 下一篇:民國時期西康省地方的小學教育(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