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wǎng) >> 文化 >> 康藏文化 >> 瀏覽文章

金沙江飛排

甘孜日報    2017年06月28日

    

 
    蜀道難,難于上青天?!碑?dāng)這千古絕唱讓人們唏噓慨嘆蜀地的交通狀況之時,在遙遠的德格縣各麥村藏民,以他們的智慧、勇敢和無畏,用木筏沿金沙江飛瀉千山萬嶺之間,用生命連接起了一條通道。

    生活在橫斷山深處,金沙江峽谷間的德格縣各麥村藏民每當(dāng)需要建筑新房,筑房的主人就會邀村里的壯年男人提早一年進山伐木。伐木建房有許多規(guī)矩,大多會根據(jù)建房的規(guī)模,依照遵循古老的規(guī)律,選大小適中的林木砍伐,決不能貪多圖大。

    藏民們把已砍伐后的原木陰干一年后,順高山谷道放至金沙江邊,再用荊藤編織成條,將原木扎成木筏,木筏兩側(cè)分別安置57根長槳,順江放排,遠觀木筏如在江中飛行,故稱“飛排”。放排前,通常要舉行一個小小的祈福儀式——煨桑,為充滿艱險的旅途帶來平安和吉祥。

    飛排順著流水的力量,漂流沉浮。排上的漢子們手持船槳,齊聲喊著號子,相互鼓勁。他們的號子聲合著江水奔騰的節(jié)拍,吼碎了生活的寧靜。熟識水性和地形的總舵手,細致地觀察著前方的水流,沉著冷靜地指揮著每一個劃槳的人??此瞥练€(wěn)的江水隨時會險象環(huán)生,危險無處不在,意外也常有發(fā)生。但是,這種簡易的水上交通工具,能承載千斤重量,避免了人背馬馱的繁瑣,也減少了一大筆運輸開支,當(dāng)?shù)夭孛駛円惨恢毖永m(xù)著這一古老的水上運輸傳統(tǒng)。

    如今,隨著黨和政府對藏區(qū)持續(xù)的關(guān)懷,今天的德格縣各麥村藏民的生活質(zhì)量有了大幅提高,懂得制作飛排、駕馭飛排的人也越來越少。即將逝去的飛排,帶著地域文化,帶著曾經(jīng)的輝煌,走向歷史深處。但對金沙江飛排千絲萬縷的記憶,卻能幻化成德格藏民熱愛生活的崇高精神和生生不息的拼搏精神,它閃爍著民族智慧的榮耀與光輝。

    峨影集團、峨影音像公司等單位聯(lián)合攝制的紀(jì)錄電影《金沙江飛排》,以紀(jì)錄片的手法,跟蹤拍攝了德格縣各麥村的漢子釆伐、扎排、漂木的過程。詳實再現(xiàn)了即將消失的以水運方式放木的原型。由于粗放的水運漂木破壞性大,損耗大,大規(guī)模的漂木在近20年逐漸停止。但在金沙江上游深山峽谷中藏人的民居建筑和生活必須,仍然要使用完整粗大的原木。他們在遠離居住點的深山上選擇性的釆伐后,沿用了古老的水運辦法,將這些原木運送回家。這即是《金沙江飛排》記錄的也是當(dāng)下還在發(fā)生或?qū)⑾У氖虑?。同時,影片還記錄了康巴文化保留的許多罕見的古老民族習(xí)俗,它特有的開放性,飽含著文化交融產(chǎn)生的新內(nèi)涵,并呈現(xiàn)出生機勃勃的無窮魅力。

    峨影音像有限公司以紀(jì)錄電影的方式,探索性選題,以求藝術(shù)形式與內(nèi)容的突破,這是一個有著前瞻性的大膽嘗試。這樣的探索一方面來自于國家對保護民族民間文化的重視,另一方面來自于黨的十八以來,所提倡的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201512月,《金沙江飛排》榮獲全國民間文藝最高獎—第十二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民族影像類);20167月,央視一套在《中華民族》欄目播出,引來好評如潮。  (德格縣委宣傳部供稿)

   

   

    

  • 上一篇:在新都橋攝行
  • 下一篇:趣說古代“倒插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