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wǎng) >> 文化 >> 康藏文化 >> 瀏覽文章

讀書鄉(xiāng)間

甘孜日報    2017年12月26日

■王勇

       回顧讀書經(jīng)歷,除了學歷意義的讀大學外,都與鄉(xiāng)村相關(guān)聯(lián)著。

       我出生在川北大巴山腹地一個僻遠的山村,那里雖文化底蘊不厚,然民風淳樸,讀書之風甚濃。興許是因為父親嗜書之故,我從小亦嗜書如命。那是一個連課本都缺少的年代,除了樣板戲之類,很難尋到其他書看??赡苁且驗閯”狙喉崳衣鼐拖矚g讀那些文句了,如果偶爾來了興致,還可在田野里為小伙伴們吼上一氣“臨行喝媽一碗酒……”后來形勢稍有松動,一些藏有書籍的人家又敢把書拿出來示人,我終于有機會讀到《水滸傳》《隋唐演義》和《中國古代白話短篇小說選》了。父親也不知從哪里弄來了一套《紅樓夢》和《西廂記》,這些書外加我挖中藥換來的連環(huán)畫冊伴隨我直到高中畢業(yè)。特別是假日里,樹蔭下或大青石上坐了,隨手拿出心愛的書籍讀起來,群山肅穆,風聲霍霍,耳聽清風鳥語,眼觀白云日月……

      進了大學,繁忙的課余,我絕大多數(shù)時間都用在了圖書館里。面對那一架一架的圖書和期刊,終于有一天,埋藏于心的作家夢被觸動了,一篇一篇的“豆腐塊”從報刊的角落里冒出來,如文學花園的籬墻邊一株小小的石楠竹悄無聲息地生長著。我用那些微薄的稿費換來一摞一摞的古今中外名著,直到大學畢業(yè)我的存書已近兩千冊了。今天書價奇貴,我真慶幸當初存了那么多書。

       興許是命運的安排,帶著一箱箱的書籍離開校園,我回到了大巴山腹地的一所中學教書。那所學校地處川陜交界處,缺水缺電少蔬菜,條件可謂差極了。我?guī)Щ氐牟貢钛a了時光的貧乏。在那幾年間,我或徜徉山林,或獨步溪畔,或冬日偎在木炭火旁,終于讀完了很多中外作家的選集或全集,以及《史記》《六十種曲》《三國志》等幾千冊書籍。讀書鄉(xiāng)間,我的寫作也終于由“豆腐塊”變成了“大煎餅”。

     后來有機會進了縣城,但還是沒有擺脫與鄉(xiāng)村的干系。學校在城市的邊緣,周圍是一片農(nóng)田,站在我家陽臺上便可看連綿青山和一片片果林。縣城書店少有新書,但離學校不遠卻有一個書攤,專賣期刊,除了在外面郵購一些新書外,我收存的許多期刊都是從那里走上我的書櫥的,諸如《小說選刊》《十月》《當代》《收獲》《散文》等都是攤主為我專賣的,有了其他的新書也先給我留著。架子上的書一天天地多起來,每天課余或于黃昏中獨坐陽臺,或開窗面對田野,隨意地讀書,既填補了空余的時光,又使我的寫作有了很大的長進。撫摸著自己寫出的書,面對散見于報刊的百十篇剪貼,我如農(nóng)民面對豐收的糧食一樣,心里充滿喜悅,這日子沒有白過。

  • 上一篇:酥油花
  • 下一篇:再好不過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