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wǎng) >> 文化 >> 康藏文化 >> 瀏覽文章

火把

甘孜日報    2018年10月30日

      ◎黃孝紀(jì)

      三月的春夜那時黑得真像一面鍋底。水田犁耙過了,蓄著一層清清的淺水,阡陌交錯,白天看來,宛如一面面連綴著的光亮鏡子,插早稻已然臨近。在這個時節(jié)的漆黑的夜晚,吃過夜飯之后,常有照泥鰍的青壯年男子,腰扎魚簍,一手提著松柴燈籠,一手握著長柄的泥鰍叉子,在村前闊大的水田間緩緩游移。燈籠的松柴熊熊地燃燒,滴著油脂,火光通紅,在無邊夜幕的背景下,如豆,如星。

      我家的樓上,也有這樣的燈籠和叉子,鐵銹斑斑。這是我父親曾經(jīng)用過的工具,在他青壯年的歲月里,也是一個喜愛照泥鰍的人。父親成家遲,近40歲才生我的大姐,56歲生下我。因此,在我的童年里,父親已經(jīng)是年過花甲的老人,他不再照泥鰍。我也不曾有過親自提著燈籠在春夜里照泥鰍的經(jīng)歷,只是遠遠地看著黑夜里游蕩的燈籠,充滿羨慕。

      父親曾是照泥鰍的好手,尤其是在我大姐童年的時候。父親視她為掌上明珠,平素的日子,總要設(shè)法捉一些魚蝦泥蛙團魚之類的葷腥,做我大姐碗里的菜肴。父親左腳的大腳趾,就是在一次春夜里赤腳照泥鰍時,據(jù)說是踩著了蛇骨頭,中了毒。之后紅腫潰爛,無法行走,整整在床上坐了幾個月,連腳趾骨頭都爛掉了一大塊。那段時間,母親又忙又愁。忙著白天的農(nóng)活,全家的一日三餐,父親的護理。愁著父親的病痛,愁著無錢又無藥。為讓父親打發(fā)無聊的日子,母親將上一年收的地里的棉花拿出了,要父親每日里剝棉花籽。當(dāng)年,經(jīng)父親一雙手去籽的棉花足足彈了兩床棉被。父親腳趾好了后,嚴(yán)重變形。

      大姐18歲就出嫁了,大姐夫是我父親相中的,住河對面的小村,為人忠厚老實,當(dāng)過兵,后來轉(zhuǎn)業(yè)做了鐵路工人,火車司機。過年的時候,大姐夫探親回家,到夜里,常過河來我家里喝酒吃飯,有時同我大姐外甥一起過來,有時就單獨他一人。大姐夫可稱得上是我父親喝酒的知音,談?wù)勚v講,細酌慢咽,自家釀造的紅薯土酒,在爐火上熱了一砂罐又一砂罐,菜也是涼了又熱一熱,往往要喝到夜深方罷,灶里的煤炭火漸成灰燼,燈盞芯開著了紅星子的燈花。

      一條石板路,一座石板橋,就把兩個村子連接起來,中間相隔就一兩里路。只是在嚴(yán)冬漆黑的深夜,伸手不見拳,獨自走在村外,卻也陰森可怖。何況,石板橋頭兩側(cè)河岸,是村人去世后燒遺物床鋪的地方,一灘方形的黑灰,常常要數(shù)月才消去蹤跡,每每見了,心里難免發(fā)毛。而談仙說鬼,也是村人日常的話題。由是,每逢喝酒夜深,大姐和姐夫必要母親相送。

      這個時候,我的母親已經(jīng)從樓上拿了幾根長長的葵花稈子或煙稈下來,點上火。

      葵花稈子和煙稈是村里每戶人家必備的照明燃料。夏秋時節(jié),烤煙田里的煙稈頂端開著紅白的喇叭花,煙葉收獲了最后一茬,砍下青色的煙稈子,一根一根,浸泡在稻田的水稻植株之間,漚爛表皮和內(nèi)心。多日后,收了,清洗,曬干,一捆一捆綁扎,堆放家中。深秋里砍了葵花稈子,也是如法炮制。

      母親拿著煙稈,走在前面,有時我也一道相送。大姐姐抱著外甥,姐夫拿著煙稈,隨后跟著。一前一后兩只火把,火光熊熊,在嗚嗚呼叫的寒風(fēng)里,不時掉落緋紅的余燼。村莊寂靜空落,石板路上只有我們急促的腳步聲,零碎的說話聲。光暈隨著腳步推進,推開前面厚重的夜色。

      送至石橋邊,母親接火又點燃了新的煙稈,火把更加明亮。大姐姐夫拿了火把走向石橋,在河面投下火光的紅影。我們站定,目送他們過了橋,融進無邊的漆黑里。一火游動,繞過水田和溪水,上了高坎,直到對面的小村口。如豆的火把停住了,黑夜里傳來姐夫的喊聲:“你們回去吧!”

       轉(zhuǎn)過身,我走在前面,母親舉著煙稈火把跟著。

      寒風(fēng)呼呼刮著,火把游動。


  • 上一篇:雷石
  • 下一篇:點亮遠行的心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