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wǎng) >> 文化 >> 康藏文化 >> 瀏覽文章

夜讀之樂

本站原創(chuàng)    2019年07月25日

       ◎王濤

      與寫書相比我更多的還是要喜歡看書些。雖沒到那種一日不可無書的地步,可如果有時間我還是不會放過的。時間對于我們好多人來說真的是很緊,每天總是有許許多多這樣、那樣的公事或私事在等著我們,似乎讓人一刻不得空閑。至于嗎?有時這是真的,很多人對此會有同感!    讀書有很多種,上學的時候是為升學而讀書,那是讀死書;上班后為工作需要而讀書,想來想去也不是很有樂趣;最輕松、最悠閑的我想該是泡一杯茶、點一支煙,在某個午后找一本書來消遣,但生活在這樣的一個都市里,白天想要有這么一種能讀書的氛圍總是很難得,那么只好在晚上來獲得這種滿足。    可能許多朋友都有過這種在晚上讀書的的經(jīng)歷,在深夜里、萬籟俱靜,沒有人來打擾、沒有瑣事的憂心、幾乎沒有任何的牽絆,只有你自己、當然還得有一本好書,不管是哪類的,只要能讓你真正的看進去、沉浸其中,那便是人生莫大的快事。這時你可以什么都不想,全身心地投入到書本中的情節(jié)中去,無論這是一本什么樣的書,倫理的、道德的、古典的、現(xiàn)代的、學習的、消遣的,小說也行,詩歌也湊合、散文更貼切……你可以想很多,讓自己的思想在這個時刻海闊天空、縱橫遠古和未來,你完全可以莫名的感動、興奮而不擔心有人會來干涉你,更不會覺得沒面子、傷自尊。天明時的種種包裝徹頭徹尾地卸下之后的那種暢快、那種歡悅非言語可以表述,也只在這時,才會更多的感悟和溝通、才會產(chǎn)生共鳴。   這個時候你不禁要問這是我嗎?我的感情有這么豐富、這么敏感、這么脆弱嗎?到底哪個才是真正的我?   人的多重性、復雜性就是這樣在不經(jīng)意間表露出來。    我們看書是為什么?書山有路,這條路又將通向哪里?那里又是什么樣子?更多的時候我想我們是不這么問的,曾經(jīng)想過書中自有黃金屋、顏如玉、車馬……什么的,但絕對不會有夜晚讀閑書的這種心境,這也就是“要我學”和“我要學”的區(qū)別。因為只有在這個時候,我們才能什么都不為,只為看書而看書,可以逐字逐句、可以一目十行,思想可以開小差,可以借由書上看到的內(nèi)容想想自己或他人,社會、人生乃至世界、宇宙!如果說氣質(zhì)是天生的,那么修養(yǎng)和境界卻是從這么來的,我以為。    依著床頭、就著臺燈,心緒是如此的平靜,思想也更加的空靈,平時困擾我們的一些人或事,在現(xiàn)在都已變得不再重要。這時也是所謂的靈感最出彩的時候,我們是不折不扣的思想者!   想看書的時候,手邊正好有書,那種感覺真是很美妙的事情!   書非借不能讀嗎?沒關系,只要書還在,無論你把它置于何地,無論多長時間,你總會又看見它,又還會把它翻閱一遍,草草過后必定是細細地瀏覽,想必在那個時候閱歷和修養(yǎng)會讓你對它有更新的認識,也便就有了更深的領悟。無論在你孤獨時、還是在你寂寞時、也或者是在你高興時、思緒飛揚時,如果你在很深的夜晚里,在沒有人與你分享這些的情形下,恰好你的手邊還正好有一本合適的書能讓你翻閱,那么還有什么能讓你覺得如此的慰藉呢?    在讀書時,你的手邊會放一支筆、一本紙嗎?你那時所產(chǎn)生的思想你會記錄下來嗎?有人只要求自己有這種境界就足夠了,而有的人,在有了這種與書本之間的共鳴與溝通時,愿意隨手把它記下來,或自己獨品、或過后與人分享。別人的文字刺激了我們于是我們便也想著讓自己的文字再去刺激別人,可我們表達出來的是我們所想表達的原意嗎?為什么總是讓自己覺得詞不達意呢?   有一天晚上看了一夜的書,第二天去出版社送文稿,在路上翻看是否還有錯誤,還有什么需要補充,想必每個玩文字的人都有過這種經(jīng)歷,在面對編輯的那一刻,總是不由自主的擔心。一時間不覺心煩意亂,便開了車窗透氣,開車的朋友說:“你自己寫的東西看著都惡心,別人呢?”盡管那時更多的是有點暈車,卻也不覺警醒起來:我真寫得夠好嗎?別人會怎么看?   看人家寫的書仿佛是自然而然的事,看自己的卻覺著不是那么順理成章。便也就在想,如果別人在某個深夜里看我的書會怎樣?會不會給人帶來思考和悠閑?  看書是悠閑、真正讓自己玩文字卻成了一種負累,于是便更喜歡看書,在每一個無所事是的深夜里。  書能香我。


  • 上一篇:寶塔山上
  • 下一篇:荷塘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