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文化 >> 康藏文化 >> 瀏覽文章

又見菖蒲出水清

甘孜日報    2020年04月15日

   ◎鄧勤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自然界中的一切,都值得書寫?!拜牌压派纤?,結根已千年。聞之安期生,采服可以仙。”菖蒲是端午節(jié)的使者,國人將其與艾草懸掛于門窗以祛避邪疫,連大詩人陸游也對其贊不絕口。菖蒲,生野外則生機盎然,富有而滋潤,著廳堂則亭亭玉立,飄逸而俊秀,自古以來就深得國人喜愛,視其為神草。人們在崇拜菖蒲的同時,還賦予菖蒲以人格化,把農歷四月十四定為菖蒲的生日,試問世間還有哪種花草有這樣的待遇呢?

   菖蒲,乃蒲類之昌盛者,故曰菖蒲。李時珍將菖蒲分為泥菖蒲、水菖蒲、石菖蒲等品種。古人蒔養(yǎng)菖蒲的方法更為絕妙:“以砂栽之,至春剪洗,愈剪愈細,甚者根長二三分,葉長寸許?!碧K東坡就喜歡種菖蒲。他二十九歲時,在山中第一次遇見一棵野生石菖蒲,突然如他鄉(xiāng)遇故知,為之著迷,為其撿石頭蓄清水,最終成為蒲癡。無論是古代的蘇東坡,近現代的胡公壽,還是當代的王大濛等,他們都喜歡菖蒲,與蒲草有著相似的性情和氣質,所以與蒲草結下了延續(xù)一生的美好情緣。

   炎熱的夏季,若在窗口放一盆開花的菖蒲,是很別致的。綠華窈窕,清香怡人,仿如一把輕羅小扇送來清透的晚風。一盆菖蒲在屋內的風度,“浮游水中央,千春隔塵俗”,秀雅而溫柔,輕盈快樂中還有一分沉靜??拷恍?,還可以聽到水在菖蒲根部輕輕流過的細碎聲音。這聲音使人能感覺到,卻幾乎不是用耳朵,而只是靠想象。作家王加婷素愛詩書,長伴草木,常流連于山野,徜徉于密林。菖蒲“生于塵世之中,卻懷山野之清,不資寸土,但得泉養(yǎng)”,王佳婷希望我們能跟隨一株蒲草,于喧囂塵世中追尋那一份山野之清。

   王佳婷最新出版的《我有蒲草》包括“蒲草之美”“蒲草之識”等五輯,收錄了《與草閑談》等三十多篇文章。本書是一本關于蒲草的文集,以細膩豐富的文字與精美的圖片,展現了源遠流長的菖蒲文化,書寫了蒲草與生活發(fā)生的各種關聯,梳理了古今中外關于菖蒲的藝文資料,盤點了蘇東坡、齊白石等文人畫家鐘情蒲草的前塵往事,并尋訪了范笑我等近十位當下的愛蒲之人,呈現他們的生活狀態(tài)。

   在《齊白石與菖蒲》中,作者描述了對齊白石的《菖蒲蝴蝶圖》的觀感,認為畫中菖蒲看似孤零零的,立在畫面中,卻若山間石出清泉,爽雅自得。莖葉平緩柔順,仿佛可以聽到溪水流過的淙淙之聲。蝴蝶因花香而來,菖蒲與蝴蝶,筆不到而意連,線不寫而韻生,一淡一濃,對比之下別有情趣。而蝴蝶欲飛、菖蒲花欲開之態(tài),實引人遐想。此外,齊白石還與徐悲鴻合作《菖蒲蝦趣圖》,蒲草的生氣,魚蝦的悠游,色彩用那么淡,人靜靜相對,像讀一卷明清筆記,可以聞到自然清香。

   王佳婷認為,像自然界的所有植物一樣,蒲草接受時間的洗禮,與宇宙萬物相通。這種不被干擾、自由生長的生命過程,是世上最自然且高貴的事情。又見菖蒲出水清,小小蒲草乃大雅之物。全書圍繞一株草展開書寫,彰顯的卻是這株草所代表的一種生活美學:越簡單越快樂,越能清楚地看清自己和世界。

  • 上一篇:打卡!康定雅家埂埡口
  • 下一篇:用文字溫暖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