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wǎng) >> 文化 >> 康藏文化 >> 瀏覽文章

故鄉(xiāng)初夏冷蒸香

甘孜日報    2020年06月14日

   ◎吳建

   時令到了初夏,我又想起了故鄉(xiāng)的時令小吃——冷蒸。

   冷蒸,自古有之,在清代的《邗江三百吟》中是這樣記載的:冷蒸,大麥初熟,磨成小條,蒸之,名冷蒸,以其熱蒸而冷食也,并有詩曰:“四月初收大麥仁,簫聲吹罷賣餳人,青青滿貯筠籃里,好伴含桃共薦新。”

   冷蒸的制作比較繁雜。首先必須選好麥穗,麥的品種最好是大麥或元麥,如用小麥,因其筋韌差且有黏性,口感不佳,食之無味。扯麥穗又必須在灌漿飽滿之際。時間早了麥子還在冒漿,磨制的“冷蒸”就會是一堆皮和漿汁;如果麥子轉(zhuǎn)黃了,制成的冷蒸又硬又粗,不好吃。在麥穗剛剛固漿、漸趨成熟時,捋下青青的穗頭,用手揉搓去掉麥芒麥殼,篩簸干凈,就出落成一顆顆翡翠似的青麥粒,晶瑩碧綠,玲瓏剔透。將這綠瑩瑩的麥粒放到大鐵鍋中用文火慢慢翻炒,待麥粒由青轉(zhuǎn)黃時,即可起鍋,趁熱上磨。需要注意的是,磨冷蒸一定要用石磨,才能碾成長條狀,現(xiàn)在的鋼磨不能成形。剛從石磨口落下的冷蒸,色澤青碧,味兒甘甜,質(zhì)地松軟,入口糯韌,風(fēng)味獨特。

   冷蒸有多種吃法。通常是將新鮮的冷蒸捏成團就吃,原汁原味。記得母親牽拉著沉重的石磨磨冷蒸時,饑腸轆轆的我站在旁邊直流口水,母親見狀,順手從磨盤里抓起一把,用干凈的毛巾包住,用力捏成圓團,遞給我。在灼熱的五月里,吃著這冷蒸,有一股清涼的感覺傳遍全身,細(xì)細(xì)咀嚼,一股淡淡的清香就在舌尖蔓延,食后余香充盈口舌。還有一種吃法就是將冷蒸拌些雪白的槐花放入鍋中,加少許豆油炒燜,直炒得發(fā)黃,出鍋后蘸白糖吃。那冷蒸綠中有白,白中帶黃,香甜鮮嫩,可謂色、香、味俱全,真是少有的鄉(xiāng)饈珍品。

   冷蒸其實是我家鄉(xiāng)暮春初夏、青黃不接時的一種接濟食品。那時候,家鄉(xiāng)窮,到了春夏之交,不少人家便斷了糧,只有挖野菜、吃樹皮充饑。麥子灌漿了,就采青麥聊以度日,也就是俗話說的“吃青”。此時取食的麥子,與成熟后的產(chǎn)量相比,很不劃算,故鄉(xiāng)有“一碗冷蒸三斤麥”之說。在那窮困的年代,實為剜肉補瘡,萬不得已之舉。但卻是我們兒時的美味。因為麥子尚青,有一種特殊的清香,甘甜爽口,又略帶酸味,吃起來別有風(fēng)味。

   冷蒸不但好吃,而且營養(yǎng)豐富。營養(yǎng)價值優(yōu)于稻米和面粉,屬高熱能食物,中醫(yī)認(rèn)為其味性甘平?jīng)觯袎呀钪?、除濕去邪、保胃止瀉之功效。

   而今,隨著生活由窮變富,故鄉(xiāng)已沒有人因為青黃不接而食冷蒸了,至多把它作為一種應(yīng)時佳品來品嘗,或者做些捎給常年在外的兒女親友。也有商家做冷蒸出售的,冷蒸成了嘗鮮的美食。但冷蒸的時令性很強,一般為十天左右,麥子黃熟了,冷蒸也就落市了。

  • 上一篇:鄉(xiāng)村的夏
  • 下一篇:滿架薔薇一院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