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wǎng) >> 文化 >> 康藏文化 >> 瀏覽文章

無盡的哀思 永恒的懷念

甘孜日報    2023年04月04日

◎董祖信

三年的新冠疫情,已經(jīng)有好幾位良師益友先我而去,讓我陷入無盡的哀思,留下永恒的懷念。雖然隨時可以翻閱他們的作品或看看照片,也只是相顧無言,難于交談。

活著的朋友中,我比較牽掛和擔(dān)心的就是龔伯勛老師,因為他年事較高,身體也不太好。每隔一段時間,總要給他打個電話。2022年4月22日的《甘孜日報》上,我讀完龔伯勛老師的《榆林宮》一文,感到非常欣慰。說明八十七歲的他,思路清晰,健康狀況還好。2022年8月,我們還到成都龍泉驛家中看望了他。昨天,撥通他的電話,始終無人接聽。經(jīng)打聽,最后才知道去年12月29日,他就去世了,享年八十八歲,真是生死無常難預(yù)料。

龔老對人真誠坦率,我們是志趣相投的好朋友。他工作的《四川法制報》社、住的關(guān)家公寓、龍泉驛的新家,我都多次造訪。2005年,我從沈邊土司后人余啟仁為改族別而帶到瀘定縣委統(tǒng)戰(zhàn)部的一大捆地契、紙約中發(fā)現(xiàn)了具有史料價值的《萬歷合約》(以下簡稱《合約》)。因為龔老師是研究“茶馬古道”和“歷史文化”的,我們也很久沒有見面了,便將《合約》帶到成都《四川法制報》社,復(fù)印、拍照后,和龔老師共同研究、合寫了一篇簡介《合約》的文章刊發(fā)于《四川民族》和《四川法制報》。龔老師在甘孜州工作多年,對瀘定也很熟悉,我們在一起,有說不完的話題:歷史文化、土司文化、茶馬古道……臨別時,他把我送到公交站還邀請我為康巴詩詞研究會的刊物《康巴吟》寫稿并為我復(fù)印了瀘定縣冷磧鎮(zhèn)甘露寺唐墓殘碑拓片。

2006年,我又了解到余土司后人鐵木榮(又名余榮,成吉思汗25世孫)處保存有更具史料價值的《余氏家史》。該《家史》為成吉思汗20世孫、沈邊第15代土司余國璽和他的弟弟余國瑞、余國琳三人,根據(jù)各代傳承的《家史》系統(tǒng)整理,于清代乾隆年間撰寫而成。以后各代相繼撰寫,從明代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起,至清代宣統(tǒng)三年(公元1911年),趙爾豐對川邊實行“改土歸流”止,歷時542年。將余土司先后相傳20代和所轄境內(nèi)各個歷史時期所發(fā)生的大事,作了簡要的記載,算得上是沈邊地區(qū)542年的一部簡史。龔老師得到電話后,不久即到我家。由于事先未曾預(yù)約,鐵木榮拿出珍藏的《家史》,只讓我們看了封面和扉頁,其中內(nèi)容卻無緣目睹。他回成都后,幾次給我打電話說:“一定要把《余氏家史》資料弄到手。就是抄,也要把它抄完?!弊詈?,我到成都請龔老師幫忙挑選了一部相機(jī),回到沈村和鐵木榮商量,他只同意我一個人在他寢室內(nèi)抄寫或拍照。于是我很快將《余氏家史》逐頁拍照后,不久便帶到成都給了他。

我們之間,資料共享,從不保守。在他的鼓勵和督促下,我每年要為《康巴吟》寫一些小詩,幾年下來也積累了一點。后來,他覺得自己年事已高,要抓緊時間將他在甘孜州所寫的一些文章編成《康巴紀(jì)實》全三卷:第一卷《行走康巴》、第二卷《長河說古》、第三卷《川邊風(fēng)云》(其中《長河說古》主要寫瀘定古代歷史),只印一百多套。我當(dāng)即告訴他增加10多套,給瀘定縣政協(xié)文史委、縣圖書館、縣文化館等單位和朋友作為資料保存,書款由我負(fù)責(zé)收付給他。出書后他不負(fù)所望,果然給我寄來15套。我每次到成都去他那里,他都要把最近出版的新書給我一套;我也會給他帶去一些資料:比如我兩次徒步行走茶馬古道所拍照片、雍正乙卯二月,果親王在化林坪親筆書寫的詩碑拓片、沈村的漢磚、漢瓦照片、瀘定國畫家王惠英的資料等,并幾次將他請到瀘定沈村考察古寨遺址、土司官寨、白馬古塚,參觀冷磧鎮(zhèn)甘露寺。他每次來瀘定,回去后都要寫下一些文章,留下很多珍貴的照片。

龔老生于1935年10月,去世于2022年12月,享年88歲。他的一生,是勤奮的一生。1951年參加工作,1955年調(diào)康定。1973年調(diào)《甘孜報》社前的十多年中,除做好自己本職工作外,業(yè)余時間堅持為《甘孜報》寫稿,同時用手里的相機(jī)留下了康定各個不同歷史時期的珍貴照片。到《甘孜報》工作后,更是走遍全州很多地方,積累了不少資料,留下了大量的文章和照片。退休后,仍然堅持寫作,并把歷年所寫文章及所拍攝的照片整理成書。先后出版了《木雅貢嘎》、《鍋莊舊事》、《邊茶雜記》、《西爐古韻》、《西康瑣記》、《圖說爐城》、《康定史話》、《歲月留痕》及《康巴記實》全三卷等,算得上是一位高產(chǎn)作家,對甘孜州的貢獻(xiàn)可謂大矣,這是人所共知的。

過去每次到成都,我都要到他家里去看望他;而今,斯人已逝,過去的一切只能留在記憶里。明代詩人、畫家唐伯虎詩曰:“生在陽間有散場,死歸地府也何妨。陽間地府俱形似,只當(dāng)漂流在異鄉(xiāng)?!痹杆p松、無憾,一路走好。


  • 上一篇:雪嶺鎮(zhèn)上覓斯影
  • 下一篇:永遠(yuǎn)的龔師爺

  • 本文地址: http://fissico.com/html/wh/kcwh/87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