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wǎng) >> 文化 >> 康藏文化 >> 瀏覽文章

大渡河上“水柴”漂

甘孜日報    2024年01月18日

◎王朝書

雨季要過了。先生我們,在小板場村的路上,看到大渡河又由渾濁變得清亮了。

如今的大渡河不管水漲水落,在我看來,都沒有了往日的驚心動魄。那樣的氣勢,是當(dāng)“水柴”在大渡河上漂流的時候。

小時,因?yàn)榍髮W(xué),我曾在我的小姑媽家寄住。小姑媽的家在冷磧鎮(zhèn)上。她家有出產(chǎn)水稻的稻田。

在小姑媽家住的時候,我最高興的事,是幫小姑媽看秧水。夏季,水稻掛穗,此時,水稻需要大量溪水的灌溉,稻谷才能長得飽滿。小姑媽將溪水引進(jìn)稻田后,會讓孩子幫忙照看。以免水流溢出。

小姑媽放秧水的時間,大多是在傍晚。此時,太陽尚未下山。我拿著書,來到田邊。

我照看秧水的目的,是到河邊玩。那個時節(jié),河水正暴漲。一根根體積粗壯的木材就像變魔法一樣,突然出現(xiàn)在水面上,順?biāo)?。我站在河邊,看著那些木材攜帶著水勢,向人撲面而來。那些木材在河水中沉沉浮浮,就像一條條游龍在水中迫切地昂首前進(jìn)。它們似乎急著去赴一場盛大的龍門宴。這些木材有時會撞擊在河床上。河床發(fā)出轟轟轟的巨大轟鳴聲。在木材和河床的撞擊下,奔涌的大渡河水浪花濺得高高地??粗菢拥拇蠖珊?,我常忘了時間。

此時,大渡河兩岸的百姓有福了。他們可以撈“水柴”了。電力還不發(fā)達(dá)的時候,瀘定縣平壩地區(qū)百姓生活的一件大事,是柴火問題。平壩地區(qū),沒有木材可供砍伐。不少人家,生火做飯的柴火,需要向山上的農(nóng)民購買。撈“水柴”,是解決柴火問題的一個重要途徑。那些在河里漂流的木材,經(jīng)河床的撞擊后,會產(chǎn)生大量木屑。老百姓將這些木屑,叫做“水柴”?!八瘛?,有的沖到岸邊,人們會將它們揀回家。曬干后,燒火。河岸邊的“水柴”,不多。為能儲備足夠的柴火,不少人會拿著長長的笊籬,站到水中,打撈河里的“水柴”。小姑媽,也曾撈過“水柴”。她撈到的都是些小木屑。那時,夏季,傍晚時,大渡河邊,大人們在水里撈著“水柴”,孩子們在河灘邊揀著“水柴”。大渡河畔一片熱鬧。

小姑媽每年撈的“水柴”不多。燒火做飯,只有依靠煤球。我問她,為何不將河邊擱淺的整根木材拖回家,那樣就可以解決柴火的問題了。小姑媽告訴我,那些木材不能碰,它們是有專人管理的。它們是屬于國家的。拿回家,要犯法。小姑媽說,每天,都會有工人將河岸邊擱淺的木材重新放回水里。不定時的,還會有人到居民家里查看,是否有人偷了木材。

小姑媽的回答,讓我明白了一件事,那些木材不是從天而降的。它們的起點(diǎn)和終點(diǎn),都是有人負(fù)責(zé)的。

那些被人負(fù)責(zé)的木材,有一天,我在大渡河上,再也看不見了。1998年,天保工程開始實(shí)施。大渡河上的木材漸漸沒了蹤跡。人們也不再撈“水柴”了。隨后,大渡河上的大小電站逐漸建成。

那個時候,我已經(jīng)在甘孜日報社做了一名記者。作為記者,我曾走進(jìn)甘孜州的原始林區(qū)。在那里,我看到,一根根筆直的木材橫臥在地上。當(dāng)年讓我心潮澎湃的木材,有的,就是在那些林區(qū)被砍伐的。

今天,我又對先生舊事重提。那些漂在大渡河里的木材。先生說,當(dāng)我在大渡河上看到壯美景觀時,卻不知,大山里伐木工人正在付出。曾經(jīng),他對甘孜州的伐木工人做過采訪??上?,有的故事,他沒寫出來。那是女伐木工的故事。那些故事,太沉重,他無法寫。他記得,有一個女伐木工的心愿,就是等到下山的那天,買一條紅頭巾。

先生說,壯美景觀的背后,往往有的是舍小家顧大家。如長城,如大運(yùn)河,如大渡河水運(yùn)。生而為人,面對這些壯美的景觀,足以相信,自然生物不是人的本質(zhì)。


  • 上一篇:撿來的姻緣
  • 下一篇:沒有了

  • 本文地址: http://fissico.com/html/wh/kcwh/96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