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wǎng) >> 文化 >> 康巴人文 >> 瀏覽文章

我們的康定情歌

甘孜日報    2019年06月28日

《甘孜報》當(dāng)年刊載尋找《康定情歌》作者一文的第一期(月末版)報紙。


        ◎郭昌平

       1996年3月,地處康藏高原東南沿的康定城,雖說已是初春時節(jié),但是春天的步伐還沒有翻過那座聞名于世的二郎山,四周山上還是一片土黃,樹枝上還看不見嫩芽。前幾天下的一場雪,雖說已經(jīng)融化,但墻邊地角還能看見殘留的一些雪,寒氣還時不時地偷襲著這片土地,久久不肯離去。

       在康定城西邊靠山的一片院子里,雖說還是下午時分,但陰冷的氣候讓時間過得有些匆忙,仿佛已是傍晚,山腳下一座兩樓一底的木結(jié)構(gòu)小樓內(nèi)早已打開了各個房間的電燈,在寒氣中給人一種光明和溫暖。

      二樓的會議室是這棟樓內(nèi)最大的一個房間,但最多也就是可以容納20多人,再多就只有到過道中了。此刻的會議人不多,只有10多人,于是這個小會議室倒顯得剛剛合適,不大也不小。

      這是我到甘孜報社擔(dān)任總編輯不到3個月的時間,但在這個會議室中我已經(jīng)不知開過多少次各種會議了。

      我是這一年的1月6日到甘孜報社上班的,上一年剛剛經(jīng)歷了康定歷史上百年不遇的“95”洪災(zāi),報社是受災(zāi)最為嚴(yán)重的單位,辦公用房和職工宿舍就被洪水沖毀了好幾座,連報紙也停了好些天。中共甘孜州委、州人民政府為此召開專題會議,撥??罱鉀Q了報紙恢復(fù)的問題,但住房和辦公用房一時還不能全部解決,職工絕大多數(shù)都還在外邊找房暫居,就是這樣一個百廢待舉的時刻,我來到了這個據(jù)說是曾經(jīng)讓人羨慕的單位。

       這是一家老牌的報社,曾經(jīng)是那個已經(jīng)消失了的西康省的省報。1950年,西康和平解放,省報遷到了雅安,1954年在這個地方重新成立了一家地區(qū)級的黨委機關(guān)報,當(dāng)時叫《康定報》,后來又改為了《甘孜報》,成為了中共甘孜州委的機關(guān)報,四開四版周三刊,在當(dāng)時全省各地的地區(qū)級報紙中,算是落后的了。

       會議室內(nèi)坐著的全是當(dāng)時甘孜州內(nèi)有影響的文化人,會議內(nèi)容只有一個,就是為即將新辦的《甘孜報》(月末版)考慮一個有影響的頭條內(nèi)容。這是我到甘孜報社當(dāng)總編輯以來在報紙宣傳上提出的第一個措施。

       會議已經(jīng)開了一個下午了,大家提出了不少的建議,但大家又都否定了這些建議,為的是要找到一個能一炮打響并引起讀者高度關(guān)注的話題。

       到了吃晚飯的時候,討論還沒有結(jié)果,有人提議,先吃飯,晚上接著來。

       看來只有這樣了,硬逼是逼不出來東西的。大家到報社外面的街頭,找了一家不起眼的小飯館,幾碟小菜,一杯小酒。在當(dāng)時的條件下,這也就是我這個總編輯最大的能耐了。好在大家不計較,都是性情中人。

       文化人大約都是這樣,說是不討論了,吃了飯再說,但是幾杯酒下肚,話題在不知不覺之間又扯了回來。

       當(dāng)時在康定民族師范??茖W(xué)校任教的康定土生土長的楊嘉銘老師,提出了一個問題,他說《康定情歌》誰是詞作者?誰是曲作者?他一直沒有弄明白。

       他講得很是隨意,沒想到他這隨意一說,卻頓時讓大家不知如何接話了,都將頭偏向了張央老師,想看看這位老爺子怎么解釋。

       張央老師,本名張世勛,是康定著名的回族詩人,也是研究康定的權(quán)威。在今天這個會場上他是最年長的,他之后是楊嘉銘老師,我們都沒有他倆年紀(jì)大,所以楊嘉銘提出這個問題,只有看張央老師了,我們都沒有發(fā)言權(quán)。

       張老師見我們大家都將目光對著他,老爺子楞了一下,然后笑著說:“你們看我做什么?我也不知道”。

       “咹!你都不知道?”大家不約而同的發(fā)出了這個聲音。

       老實說,對于康定這個地方的事,張老師說他不知道,在座的人中就真的可能沒人知道了。

       張老師的一句“不知道”,反而解放了大家,正好給了大家一個暢所欲言的機會,不然大家就只有洗耳恭聽的份了。

       “誰知道?誰知道?”有人高聲喊了起來。在座的絕大多數(shù)都是康定本地土生土長的人,即使不是土生土長的,也是在康定工作了幾十年的老同志,《康定情歌》天天在唱,可真沒注意,誰是這首歌的詞曲作者。于是讓人馬上找來一本中國民歌集,那上面在詞曲作者的位置,也就只寫了“四川民歌”四個字,誰是詞曲作者呢?居然難住了這一批康定的文化人,他們皆是年紀(jì)在40多歲到70多歲的老康定。

       話題由此拉開,討論進(jìn)入了白熱化。

      有人講《康定情歌》在全世界的影響力,說全世界10個人中有8個會唱這首歌。這已不是一首康定的情歌,是一首世界情歌。

      有人說這首歌,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他奶奶的時候就有人唱這首歌了。

      還有人談《康定情歌》中的張大哥、李大姐是有人物原型的,就是康定的哪一家,哪一家。

       ·····

      《康定情歌》是從康定唱出去的,康定當(dāng)然是《康定情歌》的故鄉(xiāng),可是康定情歌故鄉(xiāng)的人,居然不知道《康定情歌》的作者是誰?這不是一大笑話嗎?《康定情歌》既然已成為了世界的情歌,為全世界的人所吟唱,而這首歌的作者卻至今不為人所知,康定對得起他嗎?一定得將他找出來,還他一個公道。

      尋找《康定情歌》的作者。話題終于談到了一起,當(dāng)天這個會議終于有了一個結(jié)果。

誰來寫這篇文章?非楊嘉銘不可,沒有推辭,任務(wù)歷史的落在了他的肩上。


  • 上一篇:今天我出嫁
  • 下一篇:老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