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文化 >> 康巴人文 >> 瀏覽文章

"卡拉國""木雅王"與明正之根

甘孜日報    2019年07月19日

       ◎龔伯勛

       西爐,為明正土司數(shù)百年駐牧之地。它因“明正”而起,因“明正”而興,在幾百年的川邊歷史長河中都能見到“明正”的影子。

      爐城民間有“明正”歷四十二代的傳說,據(jù)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龔蔭先生所著的《中國土司制度》一書所列,從明洪武三十年授封的剌瓦蒙到清末甲木參瓊泊時“改期土歸流”,“明正”歷十七代。加上之后的甲聯(lián)芳、甲聯(lián)升共十九代。若再加上嘉拉降澤,明正傳人迄今有二十代。

     “明正”四十二代之說,似有些懸乎,也許在歷史的長河中能找到一些影子。

     “明正”的話題不僅只此,對明正與西爐說法也多,故有待辨析。

      “根”辨

      明清以來,打箭爐漸成川邊重鎮(zhèn),關注邊史的諸多經邊大員和學者專家,說西爐、道明正,成不可回避的話題。問題種種,見仁見智,高論多多。除前文提到的有關西爐由來及“古旄牛國”等外,光是“尋根明正”,也就是誰是明正的祖先,來自何方,屬何民族,就眾說紛紜。

      阿會南說

      有說明正的祖先,就是助武侯征孟獲有功的阿會南。在光緒癸卯(即光緒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秋編纂的《打箭爐廳志》里就載:“始祖阿南會助武侯征孟獲有功,封授明正長河西魚通寧遠軍民宣慰使司之職?!辈轵q在《邊藏風土記》中也說:“明正土司自稱始祖阿會南,以從漢武襄(鄉(xiāng))侯征孟獲功,世守其地”。

      阿會南為明正祖先,無據(jù)可憑。如賀覺非在《西康紀事詩本事注》中所說:“明正土司之始祖,曾從蜀漢諸葛武侯征孟獲有功,其事不可考。”實是緣于前面已提到的諸葛丞相“安爐造箭”的“附會無稽”之說。不過,這也足見蜀漢諸葛丞相的“南征”,對西南民族地區(qū)的影響之深遠。

      至于說,因阿會南助武侯征孟獲有功,而“封授長河西魚通寧遠宣慰使司之職”,就更與歷史不符了。容后細說。

      南詔說

    《衛(wèi)藏通志》載:“打箭爐,昔為南詔地”。 姚瑩在《康輶紀行》中也說:“打箭爐昔為南詔所屬”。這不,明正住牧之旄牛徼外的打箭爐與南詔也也扯了上關系。

      南詔出現(xiàn)于唐代,在今云南大理一帶。先天二年(公元713年)唐玄宗封其首領皮邏閣為臺登郡王。臺登就在今天涼山州的冕寧縣。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皮邏閣先后滅越析、三浪、蒙嶲,很快統(tǒng)一了六詔,成立了以西洱河地區(qū)為基地的南詔國,到唐昭宗天復二年(公元902年),共存在了一百六十多年。當年,唐、蕃征戰(zhàn)不息,南詔時而附唐反吐蕃,時而又附吐蕃反唐。天寶七年(公元748年)皮邏閣死,閣羅鳳繼位。安史之亂中,唐玄宗在天寶十五年(公元756年)避難成都,吐蕃看到有機可乘,就命令閣邏鳳攻唐嶲州。閣邏鳳派出六員大將、一位清平官率大軍會同吐蕃軍進攻,攻破越嶲,進占大渡河一帶,一直打到清溪關(古黎州,今屬漢源縣),占據(jù)了唐的大塊土地。唐代宗大歷十三年(公元778年)閣邏鳳死,異牟尋嗣位,大歷十四年(公元779年)南詔吐蕃合兵十萬,分三路進攻唐的劍南(四川),企圖奪取成都。異牟下令:“為我取蜀為東府,工伎悉送邏娑城,歲賦一縑”(見《新唐書》)。當時確曾將不少工匠和文化人虜?shù)搅送罗睦_和南詔的大理等到地,這些人將當時漢地先進的文化技術帶去,客觀上也促進吐蕃、南詔的發(fā)展進步。唐德宗派遣大將李晟、曲環(huán)率北方兵數(shù)千,與當?shù)靥栖娨黄穑笃仆罗?、南詔軍,把南詔軍追過大渡河。后來異牟尋歸附了唐朝。唐德宗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異牟尋與劍南節(jié)度使韋皋合力大破吐蕃軍,南詔生擒吐蕃宮統(tǒng)帥論莽熱,獻俘朝廷。唐懿宗咸通十年(公元869年),南詔軍又入侵西川,攻破沿路州縣。十一年(公元870年),圍攻成都,直到唐僖宗乾符二年(公元875年),高駢為西川節(jié)度使,才將南詔軍驅逐過大渡河。

      從中可看出,唐時,南詔在一百多年間,確曾一度占據(jù)大渡河一帶,后來明正住牧的西爐(打箭爐)地方自然在內??纱藭r西爐(打箭爐)還不存在,明正還沒有半撇,何談歸其所屬。

      青海部落和蒙古種人說

      明正“隸青海部落”之說,不止一家。值得注意的是,姚瑩在《康輶紀行》說“(打箭爐)元時屬青海部落”,指出了打箭爐屬青海部落的年代。還有說“明正”是蒙古人的,劉贊廷在《康定縣圖志》中就說:“其(明正)土司,據(jù)傳系蒙古種人”。在《中國土司制度》中,也說“明正宣慰使”的族屬為“蒙古人”。

元代,忽必烈征滇,沿大渡河、金沙江而進,途經今天的瀘定、康定,這些地方的部族首領歸元,這是不爭的歷史。所以姚瑩說明正住牧的打箭爐地方“元時屬青海部落”有些道理。之后,蒙古進入康巴(今甘孜州)地方,也是事實。有關資料已證實,今天理塘、新龍、色達、爐霍、道孚、雅江、白玉等地的“瓦部”人就來自青海。而青海蒙古汗王固始汗,率兵入侵康巴,滅白利土司,占領德格、甘孜、白玉、石渠等地,是在明崇禎十二年(公元1639年),崇禎十三年(公元1640年)在甘孜、爐霍、康定木雅、理塘、巴塘等地設置“營官”,征收賦稅,以養(yǎng)軍隊和青海蒙古部落。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殺害明正土司蛇蠟喳吧的正是木雅營官昌側集烈。所以,說“明正”祖先是“屬青海部落”的“蒙古人”,不確。

      傳說,明正的祖先為原先住在木雅貢嘎西邊色烏絨地方的“嘉拉甲布”(木雅王)。色烏(又譯作西吳)絨在《元史》譯作“喝吾”。“喝吾”首領在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受招歸附大元,但他僅是“歸附”蒙古人,而不是蒙古族人。容后詳述。

      土酋長說 有說“明正宣慰司,實為土酋長”。此說有道理。被稱作“民族走廓”的大渡河谷,本來就是諸部族共處的地方,先住在色烏絨地方的“嘉拉甲布”(木雅王),理應就是個部落“土酋長”。我們可以這樣說:明正土司的祖先,就是長河地方的“土酋長”。


  • 上一篇:倒霉的偷牛賊(一)
  • 下一篇:以道成稻 耕作山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