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wǎng) >> 文化 >> 康巴人文 >> 瀏覽文章

我們的康定情歌

甘孜日報    2019年08月30日

◎郭昌平

遺憾的是那天吳文季不在現(xiàn)場。自他將曲譜交給伍老師后,不久他就收到了家中的信件,說是他母親生病,要他盡快回去探望。然而他連回去的路費都沒有,伍正謙老師知道這事后,就推薦他去了浙江青田縣的一所中學代課,直到1947年7月才回到福建省的老家。

然而,那時母親早已病愈,既然已經(jīng)回來,吳文季索性在家中陪母親住了兩個月,等到再回學校時,學校已經(jīng)開學多時,于是他只有再休學一年,先后到上海的輯椝中學和代愛蓮主辦的中國舞蹈學院各教了一學期的音樂。

吳文季再回到南京中央音樂學院時已是1948年的春天了,當同學們將“山歌社”編印的《中國民歌(第一集)》交給他看時,他才發(fā)現(xiàn)這本油印的小冊子中,居然已經(jīng)將他收集而來的《跑馬溜溜的山上》這首歌收了進去,小冊子的前面還有江定仙老師為此書作的序。這個時候,伍正謙已經(jīng)到了美國,而此時的南京早已處于風雨飄搖之中,已經(jīng)沒有可能再來說《康定情歌》的事了。

直到50多年后的2004年4月,已經(jīng)從中央音樂學院副院長的職務(wù)上退下來的王震亞先生才為吳文季在收集《康定情歌》中的作用正了名。他在寫給吳文季的侄兒吳沖龍的題詞中這樣寫道:“吳文季學長熱愛民族音樂,甘孜的康定情歌因他采集交江定仙教授編配而四海傳播”。一個歷史的細節(jié)由此而成鐵證。

《康定情歌》因“山歌社”而收入《中國民歌(第一集)》,因江定仙教授的“序”而從此步入了中國音樂的殿堂。為了盡可能的真實,我將江定仙教授這篇不長,然而在中國音樂界有著重大影響的“序”,原文轉(zhuǎn)載如下:

江 序

自從國民樂派的音樂興起以來,那些最富有地方特色的民歌,是一天天被人們所珍視了。

遠在民國三十二年,國立音樂院一部分愛好民歌的同學們,便在四川青木關(guān)一個山頭上,組織山歌社,拿出他們各自搜集的不同來源的民歌,彼此交換,硏習,并加配伴奏。曾經(jīng)舉行個幾次民歌演唱會,油印了幾種民歌歌集,幾年來,這些歌已經(jīng)普遍流行,在音樂會里演唱,屢次都受到聽眾熱烈的 Encore!

本來民歌的配制得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在所謂“中國化的和聲”體系尚未建立起來以前,更覺倍加困難,必須先有極熟練的西洋作曲技術(shù)作基礎(chǔ),才可以運用自如。

這十四首曲子里,陳田鶴教授的“在那遙遠的地方”一曲,實際上是極其流行了,其他的各首都各具風趣,有其獨到的地方,其中有些插入隊位法、和應(yīng)法(Imitation)的技術(shù),但大部份則仍為和聲體,有些和弦的應(yīng)用比較新穎——這種大膽的賞試,在民歌寫作時也許是必須的。

編者要我為各曲校定,同時要將我最近新編的一首“康定情歌”也加入湊熱鬧,并且還要我寫一篇序言,本人深覺榮幸。希望硏究民歌最富熱忱的山歌社諸君,繼續(xù)努力耕耘這塊新開的園地,期于將來獲得更多豐碩的成果。

江定仙

民國三十六年七月二十五日

于南京古林寺國立音樂院

我這幾乎是按原格式,原文轉(zhuǎn)載的了。從這篇“序”中,我們可以看出,這里已經(jīng)正式使用《康定情歌》這一名字了,而伍正謙在演唱會上使用的仍然是《跑馬溜溜的山上》,這篇序的寫作時間是1947年7月25日,剛好是伍正謙老師演唱會之后不久,可見這一名字是江定仙老師取的,時間就是在伍正謙演唱會之后到他寫序這段時間。

1997年,大約是年中的時間,我們根據(jù)以上材料,找到了江定仙老師的電話,于是我便迫不及待地給江老打了一個電話過去。那時江老正在病中,接電話的是他的女兒。我在電話中將我們尋找《康定情歌》作者的原委作了一個說明,請求江老給予支持。我在聽筒這邊能清晰地聽見他女兒在電話那邊將我們的通話內(nèi)容向江老作介紹。但江老是怎樣回答的,我無法聽清,全靠他女兒在電話中向我們復(fù)述,返復(fù)幾次后,我們都覺得這樣很費事,于是他女兒提議我們詳細地寫封信去,他用書面來回答。

下來后我詳細地給江老寫了一封信,列了幾條問題請江老幫助一下。大約是當年的8月下旬吧,我收到了江老女兒江橋代她父親江定仙的回信。她在信中講了兩點:“1、《康定情歌》是當時一位學生(很早離開了學校,現(xiàn)已去世)參加康定地區(qū)的活動帶回學校來的。他交給了我,我對其音樂進行了精心的編配工作。2、此歌首先由伍正謙先生(當時音院聲樂教師,現(xiàn)在海外)在音樂會上演唱,我為他彈伴奏,獲得了成功。”

同時,他還隨信寄了一篇他的學生王震亞先生發(fā)表在1985年《中央音樂學院學報》第3期上的《作曲家、教育家江定仙教授》的文章復(fù)印件給我。從王震亞先生這篇文章中,我們終于對這位中國著名的作曲家、音樂家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江定仙教授1912年出生于湖北漢口郊區(qū)的江家墩。漢口是1927年大革命的中心地區(qū)之一,他的家庭又和當時一些著名的共產(chǎn)黨人有親密的交往,所以幼年時期受大革命的影響極深,不僅確定了他終身思想發(fā)展的方向,也對他的創(chuàng)作有深刻的影響。

他曾在武昌高等師范附屬小學及武漢中學就讀,1928年至1930年在上海藝術(shù)大學及上海美專音樂系學習,1930年考入上海音樂專科學校,是俄籍教師呂維鈿先生及查哈羅夫先生鋼琴班上的優(yōu)秀學生。同時,他在黃自先生班上系統(tǒng)地學習了全部作曲專業(yè)課程,直至1934年,為他以后的全部音樂活動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

學習期間,江定仙就在黃自先生主編的初中音樂教科書中發(fā)表了《掛掛紅燈》、《南鄉(xiāng)子》(合唱)、《漁父》(輪唱)、《春光好》、《田家忙》等8首歌曲。他和陳田鶴、劉雪廠等人合編的《兒童新歌》曾獲庚款褒獎,其中有他五首歌曲。他的鋼琴《搖籃曲》曾獲俄籍音樂家車列普寧征集中國作品的二等獎。他參加了許多鋼琴獨奏、重奏、伴奏的活動,并在上海音專師生組織的上海管弦樂團中彈鋼琴。當時上海的音樂活動很多,他從中獲得不少教益。1932年,江定仙曾在上海兩江體育??茖W校兼鋼琴課,已開始音樂教學工作。





  • 上一篇:藏、漢戲曲文化源流之比較
  •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