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wǎng) >> 文化 >> 康巴人文 >> 瀏覽文章

太陽谷的前世今生

甘孜日報    2021年03月26日

   ◎向秋阿姆

   孩童時代的村子,記憶里最多的是那一個個黑得不能再黑的夜晚和黑夜里一盞盞光線微弱且煙霧四溢的松光以及村里的女人們常吃的“孟志多巴”。

   “孟志多巴”是從舊社會沿襲下來的一種用來敬鬼的由女人組織的俗人法會。每逢天災(zāi)人禍,村里的人認為那是妖魔鬼怪在作惡,女人們就開始張羅著要吃“孟志多巴”。據(jù)說,只要是一只手腕能提得起竹籃的女人都會是妖魔的化身,都要去吃“孟志多巴”。具體的做法是,在漆黑的夜晚,選擇被認為是妖魔聚眾的地方,能來的女人都圍著圈席地而坐,整齊地用長腔念誦六字真言,旁邊煮一鍋放有蔥蒜、辣子和花椒等原料的五谷粥。等念完一定數(shù)目的經(jīng)后,長者女人用一個長長的瓢勺向東西南北四個方向拋灑“多巴”——五谷粥,意示先敬諸妖魔。然后女人們開始自己吃粥,可見,她們把自己也視為眾魔里的一員了。那時村里的女人們梳著及腰的發(fā)辮,穿著長長的袍子,一臉黑黑的,夜間,乍一看,活有幾分鬼樣。吃完后把剩下的粥倒在念經(jīng)場附近大大小小的石塊上,意示再敬眾妖魔,請求妖魔不要興風作浪,還村里風調(diào)雨順、安寧祥和。

   我那時很小,但是因為一只手腕能提得起竹籃,也就去過幾次。我不會六字真言的長腔念誦法,也沒有心思跟著去學念,常常緊貼在成年女人身旁,雙眼直直盯著不遠處怎么看怎么像鬼的一些黑影,瑟瑟發(fā)抖地害怕。到了白天再去看那些像鬼的黑影,原來都是一些茨巴樹亦或者是突起的石塊而已。后來去讀書了,再也沒有吃過“孟志多巴”了。其實,“萬法唯心造”,這些不過是當時人的陳舊觀念和女人地位低下的封建思想在作祟,“孟志多巴”也僅僅只是起到了慰籍人心的作用。

   可能為了節(jié)約口糧,那時大多數(shù)人家的晚膳常以麥粟等谷物熬成的粥,伴吃玉米小麥粉做成的饅頭。村民的服飾也多以家畜的皮毛類所制。小孩們基本上都是裸露著身子,腰上拴著一塊遮羞的“扎里”,光著腳丫在田間地頭、山路溪旁風也似地奔跑。“扎里”是用二十來根羊毛線條串連而成的拴在腰上類似圍裙的服飾,為了有墜感,每根線條尖上拴著有方孔的銅子,搖晃起來就會發(fā)出風鈴般的清脆響聲。這些都是八十年代得榮鄉(xiāng)村現(xiàn)象的一個縮影,那時的鄉(xiāng)村大同小異,無論物質(zhì)或是思想普遍都是貧窮落后的。

   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鄉(xiāng)得公路的毛路初通到正式驗收通車,不僅實現(xiàn)了全省縣縣通公路的目標,也為這個邊陲小城打開了一條通往外界通往致富的新門路。

   據(jù)說,當汽車駛進得榮時,我們的前輩因從未見過這樣的寵然大物,以為是跟騾馬一樣需要用草料喂養(yǎng),但這是可以理解的,人們接受新生事物總得要有個過程。鄉(xiāng)得公路的通車像陽光雨露滋潤著得榮這塊干枯的土地,它像是文明與落后交替的分水嶺,從此,得榮結(jié)束了人背馬馱的馬幫歲月,汽車運輸不僅滿足了全縣人們的生活必需品,日漸增多的物資也豐富了人們的日常生活。

   1980年,縣城第一座用鋼筋水泥建筑的樓房落成,31大橋也破土動工等等,這一系列的變化,無不讓人深深認識到”要致富先修路“的真切道理。從此,勤奮耐勞的得榮人們像是初出茅廬的少年,在黨和國家、各級黨委政府的領(lǐng)導(dǎo)扶持下,日漸成長起來。

   時間的步伐驟然邁入二十一世紀,因地理氣候獨特,因峽谷深邃陽光充沛,因民眾崇拜太陽,得榮又以另一個名字承載著另一種使命,托起了一輪新的太陽。從此,下?lián)?、嘎金、金沙江第一灣、莫木高山峽谷以及宗教人文等自然風景區(qū)隨著“吉祥太陽谷”的美名傳遍康巴大地。而在她的身后,流動的是得榮人的一種思想、一腔熱血、一份渴望、一縷陽光……


  • 上一篇:銀業(yè)樓
  • 下一篇:沒有了

  • 本文地址: http://fissico.com/html/wh/xkbrw/69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