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塘縣蘇哇龍鄉(xiāng)王大龍村依托產業(yè)調整脫貧致富
■王娟 郎珍翁姆 王耀平 文/圖
在巴塘縣城以南90公里的金沙江畔蘇哇龍鄉(xiāng),有一處“世外桃源”叫王大龍村,這里物產豐富、氣候宜人,獨具特色的藏式民居錯落有致。
剛走到村口,筆者看見村民阿絨大叔挑著滿滿兩筐又大又紅的石榴,在公路邊等候兒子開車載他去縣城賣石榴。熱情的阿絨大叔,看見我們便順手掰開一個,送給我們嘗鮮。只見紅紅的石榴籽顆顆晶瑩剔透、鮮艷奪目,一嘗味道酸甜可口。“這兩年,我們農民的生活就像這石榴籽一樣,紅紅火火的。”阿絨大叔笑著對筆者說。
酸石榴是王大龍村的特色水果之一,極具藥用價值。但在過去,村民們都是散戶種植,經濟效益不高,市場競爭力也小。這幾年,通過調研,縣里發(fā)現有不少制藥公司對酸石榴需求量很大,在征得王大龍村的村民們同意后,今年3月,該縣在村里建起了270畝酸石榴基地,希望通過基地種植,集中發(fā)展酸石榴產業(yè),用優(yōu)質保優(yōu)價,提高當地老百姓收入。“現如今,我們村的酸石榴效益非常好,就連石榴籽曬干后每斤都要賣30多元,石榴殼每斤也可賣6元。今年全村又新擴展了30畝,每畝種植60株酸石榴,過幾年我們村民的日子肯定比現在還要紅火。”村長刀杰介紹說。
據悉,為了讓王大龍村的酸石榴基地早日建成,該縣不僅給予了相關優(yōu)惠政策扶持,還送去100噸水泥和引水管用于基地的水渠建設。同時,對口援建縣雙流縣承擔了基地蓄水池的修建工作和所有大型機械租賃管材運輸費用。目前,基地建設已經基本竣工,種苗也在培育中。
促使該村村民生活大變樣的還不僅僅限于石榴基地的建設。在過去,王大龍村村民主要種植核桃、蘋果、石榴等水果和玉米等粗放式農作物,農產品產量低,經濟效益低,基本屬于自給自足的生活狀態(tài)。在2011年,該縣正式啟動了王大龍村新村建設項目。2012年,對口支援巴塘的雙流縣將該村定為了對口幫扶點,共投入資金245萬元,對該村實施了三大工程。其中,實施了改水、改廁、改廚、改圈和庭院的硬化、綠化、美化的藏居“四改、三化”工程;按每戶2萬元的標準,采取以獎代補的方式資助王大龍村100戶農戶完成了民居改造,改善了當地群眾的居住生活條件。同時,投入資金55萬元,打捆建設了王大龍村標準化村級衛(wèi)生服務站和勞動保障站,購置了相應辦公設施和家具。并在該村示范種植高產玉米150畝和南區(qū)海椒30畝,結合育苗移栽、地膜覆蓋、綜合防控等技術,使項目區(qū)實際增收玉米22500公斤;南區(qū)海椒增產4500公斤,增收2.7萬元。
“我們以前祖祖輩輩都生活在老式的藏房里,人和牲畜混在一起住,家里始終有股難聞的味,一到夏天,蒼蠅到處飛,有時候進門一不小心還會踩到牛糞。不僅不衛(wèi)生還容易得病。現在家里人畜分開住了,生活條件也有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民丁真如是說,“這兩天村里正在修機耕道路,以后耕田的小農機也能開到田間地頭。”丁真又指著入戶的自來水介紹說:“這是通到我家的自來水,這些水都是從山上引下來的,又干凈又方便。老婆做飯也不用去外面打水,就連小孩上個廁所也方便衛(wèi)生多了。”
村里像丁真家這樣有變化的農戶還不少,村會計扎西帶我們在村子里轉了一圈,只見村里基本上每家每戶都修起了藏房,而且房屋的外觀都相互統一,獨具特色,屋內裝飾精致美觀,廚房、廁所、臥室、客廳功能空間區(qū)分合理。
“這幾年,縣委政府、雙流援建指揮部的扶持力度很大,村民們積極性都很高,大家一致認為要脫貧致富就要發(fā)展產業(yè)。我們村兩委班子也會把握好‘建設美麗新村’‘精準扶貧’這些大好時機,把我們美麗的家鄉(xiāng)打造成為一個民族風情濃郁、生態(tài)環(huán)境優(yōu)美、生活安寧祥和的藏家新寨,讓更多的人了解王大龍,也讓村民們真正致富增收奔小康。”刀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