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各縣動態(tài) >> 瀏覽文章

道孚:因地制宜科學重建

《甘孜日報》    2015年11月22日


■ 本報記者

  “11月18日那天日子好,我們家就搬進了災后重建的新房子,目前只簡裝了四空近50個平米,四口人住在一起雖然擠了一些,但想到住在自己的新房子里能夠溫暖過冬,我的心里就暖融融的,真高興啊!”已搬入新家的道孚縣八美鎮(zhèn)中古村五組的村民啟米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對記者說。

  因地制宜科學重建 打造特色木雅藏居

  “11·22”重大地震給道孚縣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為3.4億元。確定的災后重建項目為91個,占全州項目總數(shù)392個的23.2%,共分五大類,估算總投資5.97億元,占全州總投資40.9億的14.6%。財政補助資金為4.78億元。農村居民住房恢復重建為359戶(倒塌11戶、嚴重受損348戶),占全州3027戶的11.86%,其中三個集中安置點恢復重建82戶,原址分散重建277戶;維修加固1300戶,占全州26683戶的4.87%。城鎮(zhèn)住房恢復重建4戶,維修加固138戶。

  記者在道孚縣八美鎮(zhèn)中古村五組安置點看到,有的村民忙著立架,有的村民忙著室內裝修,有的村民正忙著搬家,一派忙碌的景象。所有農房清一色為石砌崩科構造,具有抗震、保暖、實用、美觀等特點,在國家對每戶重建戶給予6萬元補助的基礎上,根據村民個人的經濟能力,建筑面積有大有小,大部分村民都建起了兩層的房子,最大的有200多平米,最小也不下100平米,房屋錯落有致,座北朝南,光線良好。建材由政府統(tǒng)一集中供應或購置,切實解決了農牧民運輸難、成本高的困難,實現(xiàn)了農牧民以最低的成本建設新家園的迫切愿望。在安置點還配套了集村民活動中心、游客接待中心、休閑娛樂中心為一體的新型多功能實用房。

  道孚縣八美鎮(zhèn)鎮(zhèn)長李偉說,我們始終遵循因地制宜、科學重建的原則,三個集中安置點均按照“宜居、宜業(yè)、宜游”的總體要求,以傳承木雅文化為主, 打造獨具特色的木雅藏族民居和藏鄉(xiāng)田園風貌,為實現(xiàn)一體化旅游打下堅實的基礎。

科學謀劃精心部署 有力推進災后重建

  截至目前,道孚縣91個災后重建項目中,已開工90個,開工率為98.9%;竣工32個項目,竣工率35.2%;在建項目58個,待建項目1個(遠牧點重建畜圈舍項目正在招投標程序中)。累計完成投資1.81億(含自籌資金),目前財政已撥付資金9530萬元。其中總投資3.42億元的32個災后恢復重建項目由四川華西集團承建。

  “我們組建了災后重建領導小組辦公室,并將辦公地點設在受災前線八美鎮(zhèn),實行重建辦、項管公司、施工企業(yè)、監(jiān)理單位集中辦公,做到“靠前指揮、靠前管理、靠前協(xié)調”??茖W制定了《道孚縣災后恢復重建項目實施方案》,堅持縣委常委會和政府常務會專題聽取災后重建工作匯報、每月召開1次領導小組會議、每半月召開1次工作推進會和現(xiàn)場會,重建辦每周召開例會,及時發(fā)現(xiàn)解決工作推進過程中的困難問題,力促災后重建各項工作部署到位、落實到位、推進有力。”道孚縣重建辦項目推進中心主任皮斌說。

創(chuàng)新理念有機結合 拓寬百姓增收渠道

  “我縣將落實抗震設防相關要求作為城鄉(xiāng)住房重建和維修加固工作的重點,結合道孚民居建筑風貌特色,設計出符合道孚實際,且滿足抗震設防要求的民居施工圖集供受災農牧民選擇。同時將農房維修加固納入政府監(jiān)管范圍,成立技術指導小組,加強農房維修加固的指導和監(jiān)督。按照省州相關要求,制定了容缺辦理規(guī)定,促進了項目建設的進程。” 道孚縣八美鎮(zhèn)黨委書記呂建平介紹說。

  據了解,道孚縣在重建規(guī)劃中,堅持把災后重建與幸福美麗新村建設、全域旅游發(fā)展、精準扶貧相結合,將八美小集鎮(zhèn)建設作為亮點工程來推進,配套完善八美小集鎮(zhèn)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環(huán)境衛(wèi)生設施、旅游設施等,以災后重建為契機,全力打造“百鎮(zhèn)試點”;將石林安置點與石林景區(qū)開發(fā)相結合,打造旅游新村,提升旅游服務功能;將先鋒安置點與木雅嘎達創(chuàng)4A景區(qū)相結合,打造賞木雅風情、觀寶地宏偉、拜惠遠靈氣、品藏家風味的一體化旅游。充分體現(xiàn)吃住游玩不出村,拓寬農牧民增收致富渠道,進一步提高老百姓的經濟收入。

  • 上一篇:康定:美麗新家園已具雛形
  • 下一篇:震區(qū)小翻譯:我們的學校“長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