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聚焦甘孜 >> 瀏覽文章

災難面前,沖上去才是本色——追記共青團甘孜州委副書記袁雅遜

四川在線    2014年11月27日

四川在線消息(耿冉 四川日報記者 陳建兵 鐘振宇) 11月26日下午5時許,甘孜州機關干部職工的微信朋友圈中,一條消息迅速傳播:“團州委副書記袁雅遜在抗震救災中因車禍殉職”。悲痛的情緒蔓延開去:誰也沒有想到,3天前,33歲的袁雅遜主動結束休假從省外趕回災區(qū),3天后,竟與大家永遠別離。

    生命的最后40個小時

    11月22日,康定發(fā)生6.3級地震。正在省外休假的袁雅遜第一時間給共青團甘孜州委書記拉珍打電話,請纓上陣。

    23日,他乘飛機到成都,再趕赴康定,緊接著到塔公。沒人能夠想到,他回來了,走入生命的最后40個小時。

    他為沒能上災區(qū)一線與團委書記“紅了臉”:“玉樹地震我到過現場,我有經驗,我請求去震中一線!”

    著急的他依然服從組織安排。在后方負責后勤保障、物資募集、平臺外宣等工作的他連夜召集干部調整工作思路,加班加點用團委自辦的新媒體及時向外界傳遞甘孜抗震救災的正能量,呼吁內地朋友不要盲目進入高海拔的災區(qū)一線……

    他為能上災區(qū)一線對團委書記“笑開了臉”:“男子漢不去一線,咋個能行?!”

    25日一早,他與團省委、省群團組織社會服務中心抗震救災工作組的同志一道前往地震重災區(qū)塔公鄉(xiāng)的群團社會服務工作站了解運行情況,走訪核實塔公鄉(xiāng)中心校、新都橋小學、木雅祖慶小學和營官希望小學受災情況,討論青基會參與抗震救災工作方案。當晚8時,他和工作組一同慰問堅守的志愿者和工作人員。深夜,他還在審定微信公眾平臺發(fā)布內容,安排抗震救災資料收集……那天晚上,他幾乎通宵未眠。

    40個小時里,他為自己能堅持工作不休息而高興,對關心他的同事說“這樣可以把我回來堵車的時間補上”。

    抗震救災他選擇“沖上去”

    袁雅遜是丹巴人,參加過兩次抗震救災。

    2010年4月14日玉樹發(fā)生地震,他以一名志愿者和玉樹抗震救災前線指揮部總指揮的身份加入四川第一支應急志愿服務隊,于當天下午帶隊從康定趕往玉樹。

    在長達半個月的抗震救災過程中,他克服了缺水、缺電、缺氧、高寒、疾病等重重困難,建起災區(qū)第一個青年志愿服務站和四川醫(yī)療服務點。

    參加過那次抗震救災的同事們說,救災任務重,袁雅遜常常忙到凌晨四五點,在高海拔的石渠、玉樹兩地圓滿完成志愿者隊伍的組織協(xié)調、指揮救援、后勤保障、藏語翻譯等艱巨任務。

    長時間的體力透支,加之玉樹惡劣的天氣,他病倒了,醫(yī)生建議返回治療,然而他卻簡單輸氧、輸液后又投入工作。

    那一次,很多志愿者記住了他說的話:“年輕干部在災難面前,沖上去才是本色。”

    捧出自己的心去溫暖別人

    “哥哥真的離開我們了嗎?”26日20時,團州委干部蔣永菊接到甘孜州特殊教育學校學生羅絨澤仁打來的電話。

    得知哥哥不在了,聽力不好的羅絨澤仁堅持要自己打電話詢問消息。他說:“雅遜哥哥是個特別有愛心的人,我會永遠懷念這個好朋友。”

    其實,羅絨澤仁和袁雅遜僅僅交往過兩次。但兩次交往中,他都把自己的心捧出來溫暖別人,感受到愛心的羅絨澤仁曾經對很多小朋友說“我有了一個最好的朋友”。

    2013年1月,袁雅遜提出開展“心愿快車”公益活動,幫助留守兒童、未成年孤兒、服刑人員子女、進城務工人員子女、貧困家庭子女等特殊困難青少年實現物質滿足、開闊視野、情感滿足、身心健康和學習輔導五大類心愿。截至目前,“心愿快車”活動已整合資金570余萬元,累計幫助青少年實現27847個心愿。

    由于袁雅遜在工作中表現出色,他先后獲得“全省優(yōu)秀團干部”、“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他帶領的抗震救災應急志愿服務隊被授予“全國抗震救災英雄集體”榮譽稱號。

    在海拔4240米的石渠縣,當地牧民親戚還不知道他離開的消息。也許,他們已經知道了,在為他煨桑哀思。不然,為何今夜從塔公回丹巴的路途那樣寂靜,連小聲的抽泣都能響徹夜空?

  • 上一篇:平安產險快速辦結震后首筆賠付
  • 下一篇:康定機場公司震后向康定市民發(fā)放礦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