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wǎng) >> 新聞 >> 聚焦甘孜 >> 瀏覽文章

父子兩代人的援藏情結(jié)

甘孜日報    2016年07月13日

    ■新華社記者 董小紅
    1957年,25歲的王有禮隨部隊進入丹巴縣當兵,2014年8月,45歲的兒子王文川受組織委派援藏丹巴……近日,父子倆相聚在丹巴“甲居成華環(huán)線”上,年屆耄耋的老人給即將援藏期滿的兒子一個特別的要求:“留下來,把這里再建得更美一點。”
    為了父親的囑托,王文川已經(jīng)向成都市成華區(qū)組織部遞交了申請:加入第三批援藏隊伍,再次援藏兩年。
    看著整潔的街面,氣勢恢宏的跨河大橋,63年后第一次回到丹巴縣,拄著拐杖的王有禮驚嘆道:“變化太大了!”老人從衣兜里摸出當年當兵時在丹巴縣照的一張照片。照片里,年輕的王有禮身穿白襯衣、頭戴寬檐帽,英姿颯爽,這是他63年前在丹巴留下的唯一照片,也隱含著老人的遺憾,當時因為突發(fā)疾病,他不得不緊急返回成都治療。
    在王有禮心中,丹巴群眾熱情質(zhì)樸,當年一路隨行的藏族小伙子給他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他家離縣城很遠,那天他帶我回家,拿出家里最好的酥油、糌粑招待我,可惜,過了這么多年,再也聯(lián)系不上他了!”老人頗為嘆息。
    汽車載著王有禮老人來到半山腰,一條寬闊大道出現(xiàn)在眼前,大道起始處,“甲居藏寨”的牌坊非常醒目,在山坡上,大片大片的綠色里,一幢幢紅白相間藏家特色的民居散落其間。
    “以前這里都是泥巴土房子。”王有禮說。旁邊的兒子王文川一臉自豪:“現(xiàn)在這里是陽光大道了,這條繞甲居藏寨的環(huán)線是我們成華區(qū)援建的,今年5月剛通車,叫甲居成華環(huán)線,上山13公里,下山11公里,寨子里的藏族同胞出行方便多了。”
    王文川告訴記者,自己剛到丹巴參與援建時,原有道路是“晴天三米灰、雨天三尺泥”,當?shù)鼐用癯鋈肟嗖豢把?,他和援藏隊員們多次冒著灰塵、踏著齊膝的泥濘路到現(xiàn)場勘查,并迅速組織施工單位展開全面施工,抓進度、保質(zhì)量,同時保證援藏資金按進度及時撥付到位,到施工現(xiàn)場監(jiān)督檢查百次以上,保證了這項成華區(qū)援藏重點工程在今年5月全面建成通車。
    環(huán)視兒子和同事們的成績,王有禮滿意地笑了:“63年前,我做完手術(shù)想回來繼續(xù)執(zhí)行任務,沒能成功,你申請再多留兩年,把這里再建得更好點,替我了卻多年的遺憾。”
    “剛來的時候大家都不適應,流鼻血、嘴唇干裂是常有的事,堅持下來就習慣了。我把這里當成了第二故鄉(xiāng),我會遵從老爺子的心愿和自己的心意,向組織遞交申請,參加第三批援藏隊。”王文川堅定地說。
    
    
  • 上一篇:我州各地不遺余力抓文明單位創(chuàng)建
  • 下一篇:​ 我州農(nóng)牧民演藝培訓中心主體工程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