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wǎng) >> 新聞 >> 聚焦甘孜 >> 瀏覽文章

回眸,甘孜日報的變遷 聆聽,甘孜發(fā)展的足音

甘孜日報    2018年05月01日

稻城亞丁機場。 亞丁機場 供圖

雅康高速瀘定連接線。胡廷輝 攝



2017年“川藏第一橋”的雅康高速瀘定大渡河興康特大橋架設。游蓉萍 攝

1985年康定師范專科學?;謴椭亟ā?/span>

建州初期,康定各族人民迎接中央訪問團。

80年代包干到戶為農業(yè)生產注入活力。

70年代,民族貿易空前活躍。

60年代,干部群眾投身家園建設。

從64年前甘孜州的第一張油印報誕生,到今天的全媒體時代,以一張薄薄的紙為舞臺,引領時代呼聲,鐫刻歷史細節(jié),定格奮斗甘苦,讓更多人去閱讀、去銘記,去回望、去展望。在永恒的時間中升華有限生命,在光榮的事業(yè)里實現(xiàn)人生價值,一直就是甘孜報人的堅守與目標。

64個春秋,萬余期甘孜報,有多少圖文報道,緊貼時代,見證了在黨的光輝引領下,甘孜藏族自治州走過的跨越式的發(fā)展道路,又有多少詩歌散文,關注心靈,記錄了祖國大家庭里甘孜人不平凡的心路歷程。

從《甘孜日報》的變遷為線索回眸歷史,甘孜藏區(qū)的變遷之路風云跌宕,壯麗多彩。

建國初期,在黨的領導下,民主改革的春風吹遍甘孜藏區(qū),1954年8月23日,一紙印有藏漢兩種文字的《康定報》(1956年10月16日更名為《甘孜報》)就此應時而生,是新中國第一個地區(qū)級少數(shù)民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州委機關報。從此,甘孜藏區(qū)人民有了自己本民族文字的報紙。在藏漢兩種文字的報頭上,“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族兒女團結起來”的醒目鉛字,至今字字千鈞,力透紙背。

同年底,縱貫甘孜全境,堪稱“人類開創(chuàng)史之壯舉”的川藏公路317、318線同時開通,歷史性改變了藏區(qū)交通條件。當期《甘孜報》對這一激動人心的事件進行了全面報道。

1978年年底,十一屆三中全會勝利落幕,《甘孜報》藏漢文版全文轉載了會議公報,甘孜藏區(qū)由此踏上了改革開放的新征程。在黨的領導下,全州各族兒女奮發(fā)向上,從困難中突圍,在發(fā)展中變革,古老的康巴大地處處呈現(xiàn)經濟加快發(fā)展、民生持續(xù)改善、社會和諧穩(wěn)定的新氣象。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伴隨著經濟社會的轉型發(fā)展,在《甘孜報》上,讀者不僅能看到諸如《胡耀邦總書記來我州視察》、《班禪副委員長向州、縣級機關干部作報告》這樣的大新聞,也能讀到《一個受歡迎的林區(qū)小店》、《藏家鮮花美》、《女獸醫(yī)靳玉蘭》、《雪山上,有一群士兵》、《為了日本朋友的生命》等反映群眾生活變遷,彰顯理想情懷,充滿人性關愛的新聞作品,還能讀到由本土文化人、和作家及文學愛好者寫下的許多關于康巴、關于歷史、關于時代的文章及詩歌、散文等作品。

這一時期,由《甘孜報》專題策劃“尋找康定情歌的作者”的連續(xù)報道,引起全國轟動,為甘孜州提高知名度和打造旅游產業(yè)起到了意想不到的積極作用。1995年6月康定遭遇特大洪災時,《甘孜報》“康定地區(qū)抗洪搶險特刊”給予全州人民極大的鼓舞和激勵。

2003年1月,《甘孜報》藏漢文版均改為對開大報。2004年1月,周三刊的《甘孜報》發(fā)展為《甘孜日報》,《康巴周末》創(chuàng)刊,藏文報改為對開大報;2010年10月,甘孜日報《康巴傳媒》藏漢雙語新媒體中心正式成立;2017年1月,《甘孜日報》擴版為8個版,用更大的容量和篇幅宣傳黨的方針政策,關注、報道甘孜藏區(qū)社會的蓬勃發(fā)展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的日益提升。

省州委、政府領導多次深入甘孜日報社調研指導,關心報社發(fā)展,提出發(fā)展要求。《甘孜日報》緊緊圍繞州委“圍繞一個目標、突出兩個關鍵、抓好三件大事、補齊四大短板、夯實五大基礎、實施六大戰(zhàn)略”總體工作格局,服務黨委決策、參與百姓生活、引導輿論主流、實施輿論監(jiān)督、突出地域特色,講好甘孜故事,唱響甘孜聲音,在全面宣傳報道的同時,開設一系列專欄,充分發(fā)揮了黨報的喉舌作用。

這十多年,甘孜州發(fā)生的巨大變化從《甘孜日報》的報道可見一斑:1999年12月,二郎山公路隧道正式開通;2001年,時任國務院總理朱镕基赴甘孜考察,甘孜藏區(qū)的天保工程、退耕還林由此拉開序幕;同年8月,首屆“康定情歌”節(jié)舉辦;2007年10月,康定機場建成通航;2009年2月,牧民定居計劃暨帳篷新生活行動正式啟動; 2013年9月,海拔4411米,號稱“世界最高民用機場”的亞丁機場迎來第一架航班;2016年4月,格薩爾機場正式開工;2016年5月,甘孜州全面打響精準扶貧攻堅戰(zhàn),2017年底,瀘定成為率先脫貧縣;2017年4月5日,被譽為“川藏第一橋”的雅康高速瀘定大渡河興康特大橋架設首根主纜索骨,同年9月,雅康高速雅安至瀘定段試通車;2017年2月,海螺溝景區(qū)成為全州首個5A級旅游景區(qū);2017年11月,十九大閉幕之際,十九大精神學習宣講活動在雪域高原處處開花……

在黨中央“創(chuàng)新、協(xié)調、綠色、開放、共享”發(fā)展理念的指引下,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關鍵時期,甘孜藏區(qū)各項事業(yè)蒸蒸日上,不斷取得發(fā)展,《甘孜日報》的一篇篇報道,就是甘孜社會發(fā)展的一聲聲足音。

近一年來,為更好地緊跟中心、服務群眾,跟上主流媒體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腳步,按照州委要求,甘孜日報社充分利用走轉改的機會,廣泛收集干部群眾的意見,并多次組織考察小組,前往省和其它州(市)級媒體考察交流。甘孜日報社進一步明確了“主流、權威、責任、服務”的辦報宗旨和 “導向為魂、內容為王、讀者為天,策劃至上、版面創(chuàng)新、宣傳出彩”的辦報理念,做好改版醞釀和準備工作。

今天,2018年5月1日,《甘孜日報》漢文報全面改版?!陡首稳請蟆窛h文報及其副刊《康巴周末》把嶄新的面貌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改版后的《甘孜日報》漢文報及其副刊《康巴周末》從報頭、版面設計到內容,都進行了全新的定位和設計,力求從形式上做到清新時尚、弘揚正氣又具民族地區(qū)特色的品相與風格;力求從內容上更加精益求精,踐行使命擔當,突出思想深度、歷史的厚度,傳遞理想情懷的溫度,多出精品、好作品。

在全媒體發(fā)展日新月異的今天,我們選擇改版,是為了以更貼近心靈的方式,秉承黨報引領時代、服務人民的責任擔當和使命情懷,記錄、傳遞甘孜大地新的發(fā)展歷程,講述、留住與夢想和愛有關的時代記憶。我們堅信:用大愛、理想、情懷、關懷鐫刻的一切,不會因時光流逝而失色。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營造良好輿論環(huán)境,是治國理政、定國安邦的大事。在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征程中,面對報業(yè)的新發(fā)展和新挑戰(zhàn),《甘孜日報》唯有跟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求新求變,以更加貼近群眾、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品格,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yōu)秀的作品鼓舞人,才無愧于腳下這片豐饒的土地,無愧這個偉大的時代。 (未署名照片由州檔案局提供)

寄/語

譜寫新篇章

萬里征途遠,秣馬再起程。我真誠祝愿改版以后的《甘孜日報》越辦越好。希望她從內容到形式都更加豐富,從文字到圖片都更加出彩,從思想性到藝術性都讓讀者喜聞樂見;希望她堅定不移地傳達黨中央的聲音,真實地表達人民群眾的愿望;希望她像圣潔的雪山、多彩的草原一樣,成為當代甘孜新的文化名片;希望她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傳承發(fā)展,開拓創(chuàng)新,為建設和諧美好的家園,譜寫新時代甘孜州改革發(fā)展的新篇章。(羅勇 原《甘孜日報》記者,現(xiàn)為四川出版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致敬!芳華

提起《甘孜日報》,如同打開我記憶中的潘多拉魔盒。歲月流金作底色,五光十色的報事人事繽紛耀眼的紛至沓來,關都關不住。在這座記憶的寺院里,每幅唐卡都鎏金嵌寶的承載了《甘孜日報》光輝崢嶸的歲月。甘孜日報對甘孜州經濟文化建設的貢獻和各族民眾文明雨露的潤化方面善莫大焉,修書撰史也難敘完。我有幸在龔伯勛老師的引薦下入職甘孜報,一直到28歲離開甘孜報,青春歲月都是在甘孜報度過的。芳華,是我們甘孜報人共同的記憶!(蔡虹 原《甘孜日報》記者,曾為《四川工人日報》社長、總編輯)

回眸與眺望

其中有這樣一群媒體人,將文字撒豆成兵,講述的故事在新聞紙上繽紛綻放。這些故事既是別人的故事也是他們自己的故事,不過講故事的人真誠,看故事的人專注,昨天、今天和明天被印制成一個七彩陽光的守候。

我置身于盆地底部,以每周一次的頻率,向曾經工作與生活過的高處回眸與眺望,為那些雪峰般峭拔的熟悉身影,為他們的執(zhí)著堅守和銳意進取,獻上一次次被熱淚打濕的注目禮!(陳思俊 原《甘孜日報》總編輯, 現(xiàn)為四川旅游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

報界驕子

《甘孜日報》的康巴周末版從上個世紀的《甘孜報》《月末版》一路走來,到今天已經22個年頭了。22年來這張報紙在弘揚民族文化,促進民族團結,傳播民族精神,宣傳民族知識方面作出了應有的貢獻。我們從她的身上吸取了知識,獲得了愉悅,增長了正氣。她已經成為了康巴人民引以為豪的標志,中國少數(shù)民族報紙和全省報界的一個驕子,作為一位曾經參與和見證過她的誕生、成長和發(fā)展的老新聞人,我為此而自豪,衷心祝愿她在改版之后,開啟一段新的歷程。(郭昌平 原《甘孜日報》黨委書記、總編輯)

讀者贊嘆

《甘孜日報》能得到讀者贊嘆,這與辦報人的學識和能力分不開的。報社的歷屆領導都很有遠見,他們希望報社的編輯記者不僅成為新聞采訪和寫作上的高手,也鼓勵大家能成為熟知各方面知識的“雜家”。這么多年來,《甘孜日報》不僅涌現(xiàn)了許多知名的編輯和記者,而且從他們中還走出了不少作家、畫家、攝影家、翻譯家和學者,許多作品也已多次在全國和全省獲獎。(意西澤仁 原《甘孜日報》記者, 曾為四川省文聯(lián)副主席、四川省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四川文學》主編)














  • 上一篇:紙媒的突圍與新生——寫在《甘孜日報》改版之際
  • 下一篇:成都支醫(yī)隊挽救花吉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