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網(wǎng)評論員
一年一度的新春佳節(jié)和藏歷新年將至,我州各地在“送溫暖”的美好旋律中,陸續(xù)展開了一系列慰問活動,相關的新聞報道在報紙、電視、網(wǎng)站等媒體上又多了起來。
各級各部門領導主動深入農(nóng)牧區(qū)、社區(qū)、敬老院以及困難企業(yè),熱情為城鄉(xiāng)困難群眾、低保家庭、福利院老人、殘疾人員、特困職工等特殊困難群體送去了米和面、肉和油及慰問金等“新年大禮包”,讓他們無憂無慮、開心過年,這無疑是一件大好事、大實事,既體現(xiàn)了黨和政府的溫暖和關懷,更有利于密切黨群干群關系。
品味新聞報道,細觀現(xiàn)實生活,讓人覺得充滿關愛與溫暖的慰問活動似乎有點“走樣”:有的直截了當送禮品、握個手、合張影,留下光輝形象就算交差;有的匆匆下車、匆匆進門,遞上“大紅包”,簡單客套幾句,便拔腿趕往下一站;有的甚至因為工作忙,干脆通知慰問對象上門領取了事……凡此等等,雖“慰”的份量十足,可“問”的成分確實不敢茍同。
如此慰問,不但有違“慰問”之本意,而且還有“表面文章”與“形式主義”之嫌。要讓慰問活動真正架起黨群干群關系連心橋,不僅要真情地“慰”,而且更要帶著感情、帶著問題、帶著思考真誠地“問”。
問所需。從困難群體整體而言,他們在感激單位或部門領導們送來“大禮包”的同時,更希望領導們能為他們解決長遠之需,希望各級黨委、政府多為困難群眾送技術、送信息、送崗位,幫助困難職工實現(xiàn)再就業(yè),使患病困難戶能治好病,讓受災的困難戶能實現(xiàn)再生產(chǎn),如此慰問才是群眾最需要的。
問所想。無論哪個群體,除了物質需求,更有精神向往。要讓群眾真正相信你,就要放下架子,帶著感情去問、去體驗、去感知。如果高高在上,大而化之,群眾就會敬而遠之。只有把群眾當親人,滿懷真誠地問其所憂,真心實意地排其所難,并用實實在在的行動去贏得群眾的信任。
問所煩。忠言逆耳利于行。一般而言,民怨較多的地方,常常是我們工作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我們的干部既不能怕麻煩、躲著走,更不能搞壓制,而要借助走訪慰問,認真聽他們訴苦、抱怨甚至“發(fā)牢騷”,把心窩子的話講出來。只有知道群眾怨在何處,解決問題才能有的放矢。
問所盼。群眾的期盼,就是黨和政府工作的風向標。同時,群眾又是真正的英雄,他們中蘊含著無窮的智慧,我們的各級干部要甘當小學生,不恥下問,真心拜群眾為師,問計于民,問政于民,才能凝眾人之心、集眾人之智、聚眾人之力,精心實施“六大戰(zhàn)略”,決戰(zhàn)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建設美麗生態(tài)和諧小康甘孜。
真情送溫暖,寒冬春意濃。關心、關愛特殊困難群體,是黨和政府的重要職責,也是黨執(zhí)政為民的具體體現(xiàn)。這既是一項脫貧攻堅的現(xiàn)實工作,也是一項凝心聚力的政治工程。全州各級各部門一定要以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和真心誠意的負責態(tài)度,用真情送溫暖,用行動暖心田,切實做到“慰”到位、“問”到家、“記”在心、“辦”必行、“行”有果。否則,群眾就會對這種“虛假慰問”嗤之以鼻、避而遠之,進而就會玷污“新春慰問”的神圣與高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