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鄧杭
近日與某縣一位同志敘談,他大倒苦水:手頭的一項工作,上面年年抓,省里州里文件也發(fā)了不少,可每次拿著文件找有關部門,總是碰一鼻子灰。有一位相熟的領導跟他說了大實話:“文件太空太虛,拿100份來也沒法兌現(xiàn)啊。”
上級文件為何遭遇如此尷尬?一個重要方面,是因為有的文件被當做漂亮文章來寫。這種文件的制定,似乎形成了套路,抄一些領導講話,作一番“文獻綜述”,堆砌幾個新概念新詞匯,就“新瓶裝舊酒”,大搖大擺“批發(fā)上市”了。可到了基層,卻是“繡花枕頭”,中看不中用,與解決問題總差“最后一公里”。
好的文件,關鍵是要有干貨。既要敢于直面矛盾、碰真問題,又要把原則要求變成實實在在、可操作的工作安排。惟此,文件才能真正言之有物、落地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