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wǎng) >> 新聞 >> 康巴時評 >> 瀏覽文章

打鐵莫怕火燙腳

《甘孜日報》    2016年07月25日

    ■ 謝振華
    某縣3年前重點推進的幾個項目,今年竟仍沒有一個開工。近日,西部某省份的一次大會上,政府主要領(lǐng)導(dǎo)點名批評這個縣:“老實說,我非常不滿意!”
    項目,是推動發(fā)展的抓手和載體,對一市一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重大項目,更是各地爭搶的香餑餑。但筆者在基層調(diào)研卻發(fā)現(xiàn),項目“開工鑼鼓喧天、過后死火冒煙”“剪彩幾年、一切等閑”的現(xiàn)象,并不鮮見。
    項目為啥推不動?客觀條件限制之外,還有以下原因:
    “情況復(fù)雜”不會推。群眾權(quán)利意識強了,征地拆遷工作難做;指標太少,項目用地難以保障;融資難融資貴,企業(yè)“喊渴”……一個項目涉及部門方方面面,現(xiàn)實困難林林總總,沒兩把刷子,不下點力氣,真拿不下來。反正“多干少干、工資一樣”,干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談商色變”不敢推。紀律嚴了、規(guī)矩實了,一些黨員干部怕與企業(yè)家交往“惹麻煩”。和老板走動密切,別人會不會說閑話?常在河邊走,會不會打濕鞋?心中沒底,索性“安全”第一,閉門謝“客”。“多干多錯,少干少錯,不干不錯”,活動不去、照面不打,老板上門躲著、企業(yè)有事拖著,“清”了卻不“親”了。
    “鏡頭切換”不想推。你李書記招進來的項目,我張書記上臺為啥費勁抓?你搞特色種養(yǎng)、我就提工業(yè)強縣,你開發(fā)東區(qū)、我就要向北發(fā)展??傊?,另起爐灶重開張,方顯水平高一籌。換人就換項目,新官不管舊賬。今年是換屆之年,尤其應(yīng)該警惕。
    上述種種,歸根到底,還是私心作祟,失了擔當。有人認為:經(jīng)濟下行,大環(huán)境不景氣,項目緩一緩,發(fā)展等一等,事出有因,情有可原,“新常態(tài)”嘛,算不得大錯。其實,項目推進緩慢,金貴的資金趴在賬上“睡大覺”,珍稀的資源躺在空地“曬太陽”,既毀了形象,又貽誤發(fā)展,害莫大焉。
    “為官避事平生恥。”干部就要干事,當官就要擔責。對那種只想出彩不想出力、只想攬權(quán)不想攬事的干部,習近平總書記早有諄諄告誡,“黨把干部放在這樣一個崗位上是信任,是重托,要意氣風發(fā)、滿腔熱情干好,要真正做到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干一年、兩年、三年還是“濤聲依舊”,每年都是重復(fù)“昨天的故事”,這樣的干部,與泥塑的菩薩何異?
    干事創(chuàng)業(yè),惟其艱難,更顯勇毅。柳宗元治理柳州,頂住重重壓力,鑿井百口、釋放奴婢,“柳州舊有柳侯祠,有德于民民祀之”;蘇東坡年過花甲被貶儋州,說服黎人改變“不麥不稷”習俗,重視農(nóng)耕以使“其福永久”,當?shù)厝嗣麞|坡話、東坡村、東坡井記其功。焦裕祿帶領(lǐng)群眾斗“內(nèi)澇、風沙、鹽堿”三害,焦桐不語自成蔭;谷文昌率領(lǐng)東山人民治服“神仙都難治”的風沙,百姓“先祭谷公,后祭祖宗”。面對困難,有多大擔當,就有多大作為;盡多大責任,就會有多大成就。
    “下河莫怕漩渦多,打鐵莫怕火燙腳。”在其位就要謀其政,敷衍塞責、怕事躲事,就是失職。疾風識勁草,烈火見真金。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yè),黨員干部應(yīng)該不懼湍急的漩渦、不畏熊熊的烈火,過好河、打好鐵,做時代的勁草和真金。
     
    
  • 上一篇:讓“紅色氣質(zhì)”代代相傳
  • 下一篇:抓好產(chǎn)業(yè)扶貧這個關(guān)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