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8年04月12日
■沈楠
“上邊千條線,下面一針穿”,對群眾百姓來說,基層干部是黨和政府路線方針政策代言人,是基層訴求疾苦冷暖的傳聲筒。但在現實中,基層干部的狀態(tài)確是“一堆材料一摞表,執(zhí)手相望淚茫?!薄I霞壐黝悪z查需要“精準大數據”,加班加點是常事,宣傳氛圍不濃厚、檔案資料是否完善、報表是否按時上報、幫扶滿意度測評是否達標成為考量工作的硬性標準。基層干部疲于應付各種檢查需要的文字數據,還要終日擔心檢查不通過帶來的問責,這種工作狀態(tài)只能“精準造材料”,何談“精準扶貧”?
經濟拮據、生活困難的貧困戶生活本已不易,需要的是扶貧脫貧政策的落地執(zhí)行,需要的是真正享受到國家精準扶貧政策帶來的紅利。逢年過節(jié)上門送米油面才能見到的幫扶單位,見面就要填表調查簽字拍照的來訪人員,走過場的工作作風讓群眾心生抵觸,流于形式的做樣子傷害了民情,疏遠了干群關系。
精準扶貧是對農村貧困戶的雪中送炭,其落腳點是有的放矢、對癥下藥,長短結合、拔掉窮根。但在實際工作過程中,為了應付上級檢查、實現到點脫貧,突擊補造材料的現象時有發(fā)生。更有甚者,為完成脫貧指標的完成,讓個別不符合扶貧對象范疇的人鉆了漏洞,坐享政策紅利,也助長了不簽字不脫貧的“等靠要”思想,及不給錢就上訪的不正之風,大大背離了政策出臺初衷。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精準扶貧,重在精準。但對基層干部來說,精準不是單一的數據精準、檔案精準、過程留痕;對群眾百姓來說,脫貧不是流于形式的數字脫貧、被動脫貧、虛假脫貧。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間節(jié)點近在眼前,當“不容一個人掉隊”的“全面建成”目標實現迫在眉睫,瞪大眼、繃緊弦,莫讓形式主義牽絆了精準扶貧前進的腳步。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