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wǎng) >> 文化 >> 康巴歷史 >> 瀏覽文章

當年康定“二道橋”的“黃包車”

《甘孜日報》    2016年02月21日

   甘孜州檔案名錄(總第三十一期) 
    ■甘孜州檔案局提供資料 賀先棗 整理
    當年康定“二道橋”的“黃包車”
    清朝乾隆時期,“打箭爐同知”符兆熊在二道橋溫泉邊修建了一間小屋,這是康定二道橋開發(fā)之始,以后漸漸有了規(guī)模。劉文輝主政西康省,康定城作為省會,離城只有4公里的二道橋溫泉的利用得到當局的重視,當時的西康省財政廳“會辦”(即現(xiàn)今所謂常務副廳長)李先春,把四個自負盈虧的企業(yè)合并成立了“康裕實業(yè)股份有限公司”,二道橋溫泉就是其名下的一個集浴沐、餐飲、娛樂為一體的實業(yè)。
    據(jù)李家后人所著的《川康遺事》一書中記載;“李先春從成都購回十多輛人力車,每天從城里拉客人到二道橋”。這應該是1939年以后的事,從舊檔案中,發(fā)現(xiàn)了早在民國24年(公元1935年),有生意人高奎山、謝治安向當時的康定縣政府報告說:由于二道橋到城里的路修好了,“寬大平坦,較前安善”,他們已在成都“購進包車數(shù)輛”,請求準予營運。
    到了民國36年(公元1947年),有名叫王文錦、熊大文的商人呈文康定縣政府稱:他們成立了“康定市北轎車行”,并且已經(jīng)“赴成都購置獸力車,專司二道橋段護送過往行人”。由此可見,解放以前,從城里到二道橋的“黃包車”或叫“人力車”不是獨家經(jīng)營,而是存在競爭,也可以由此推斷,當年的康定二道橋是一個十分熱鬧的所在。
     
    
 
  • 上一篇:德格印經(jīng)院創(chuàng)建者
  • 下一篇:當年康定縣發(fā)出的“護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