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文化 >> 康藏文化 >> 瀏覽文章

講述古人與動物相伴同行的故事

甘孜日報    2024年05月15日

◎李釗

十二生肖是穿越歷史長河的文化符號,也是中華民族獨有的精神圖騰,它像影子一樣與每個中國人相伴相隨。考古學界金鼎獎獲得者袁靖撰寫的《動物尋古:在生肖中發(fā)現(xiàn)中國》以考古學家的視角探究十二生肖,深入分析散落在歷史遺跡里出土的動物骨骼、文物遺存中銘刻的動物形象、古籍文典中記錄的動物身影等,經由歷史脈絡的串聯(lián),還原生肖動物的起源、馴化和生肖文化的發(fā)展和演變過程,講述古人與動物相伴同行的故事,呈現(xiàn)出一幅由十二生肖串聯(lián)起的中華文明畫卷。

如果說其他考古門類是通過研究的遺址、遺骸、器皿、工具等來復原古代社會的歷史圖景,那么,動物考古學研究的是什么?袁靖在開篇便已闡明,動物考古就是研究古人與動物之間的相互關系。在社會生產力低下的古代,動物肉食、皮毛等是滿足生存需求的穩(wěn)定來源,也是艱苦環(huán)境中生存的幫手,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動物在人類建立禮制和強化軍事力量等方面扮演起十分重要的角色??梢哉f,動物與人類文明發(fā)展是密不可分的。豬,雖然在十二生肖中排名最末,但沒有一種家養(yǎng)動物像豬一樣,既是中國人最主要的肉食來源,也在精神領域扮演著重要角色。在袁靖看來,文化的發(fā)展、文明的起源、社會的進步等,都可以從飼養(yǎng)家豬的起源和發(fā)展中找到動力。牛、羊、馬都是十二生肖的重要成員,得益于DNA測試、鍶同位素分析等新技術和新方法的運用,我們不僅能從它們的遺存中獲取家畜飼養(yǎng)、選育等信息,進而了解當時的技術、經濟等狀況,還捕捉到跨地區(qū)文化交流的痕跡。如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原產于西亞地區(qū)的綿羊、黃牛等進入黃河中游地區(qū)的路徑,而西北和內蒙古地區(qū)的考古發(fā)現(xiàn)告訴我們,家馬“可能是由境外傳入的動物”,等等。跟隨動物考古學家去“識骨尋蹤”,動物遺存所蘊含的制度、文化、軍事等豐富信息將逐一呈現(xiàn),為勾勒古代經濟、生活和政治圖景提供者十分可靠的證據(jù)。

十二生肖是人們心目中的“神奇動物”,它們的形成與原始民族狩獵的生活方式,崇拜圖騰的信仰分不開,各自的寓意基于人類對這些動物長期的認識與看法,寄寓著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寄托之情。中國古代對鼠的情感是復雜而矛盾的,動物考古發(fā)現(xiàn)中破壞者和生肖兩種文化意涵的形象,人們一方面將其視為偷食者、破壞者等惹人討厭的角色,欲除之而后快;另一方面又因鼠的繁殖能力強,成為生殖崇拜的象征。在人和所有動物的關系中,和狗的伙伴關系絕對稱得上是最特殊也最珍貴的,與鼠的形象在文物中極少出現(xiàn)不同的是,在人們心目中,狗是忠誠的代表,“古人不僅在生活中長期與狗相伴,也經常將它們體現(xiàn)在陶塑、畫像石和繪畫等藝術作品中”。龍是十二生肖中比較特殊的存在,它是唯一由古人創(chuàng)造出現(xiàn)的想象體,從受人虔誠崇拜的靈獸到帝王、尊貴、權力的象征,龍在多民族文化交匯融合后形成的信仰圖騰。上下數(shù)千年,龍成為一種文化的凝聚和積淀,也成了中華民族的標志和象征,所有中國人都開始自稱為“龍的傳人”。

袁靖說,“離開人類,動物并不會消亡,但人類離開動物,幾乎寸步難行”。從野生動物到家養(yǎng)動物,動物和人類相伴同行數(shù)千年,互生互利、互為發(fā)展,而如今,人類卻難以與動物和諧相處,動物考古學者透過一根根骨頭,一件件遺存與古人進行對話,還原古代社會的真實圖景,也在警醒和啟迪當今的時代。


  • 上一篇:一蓑煙雨任平生(上)
  • 下一篇:在溫軟的鄉(xiāng)野時光沉醉忘憂

  • 本文地址: http://fissico.com/html/wh/kcwh/100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