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wǎng) >> 文化 >> 康藏文化 >> 瀏覽文章

云上墨爾多山行記

甘孜日報    2024年05月23日

◎王仕文

墨爾多山起于阿壩州鷓鴣山,山脈綿延,山峰林立,如飛龍盤踞,在大、小金川河交匯的丹巴縣仰頭矗立,高聳入云。據(jù)《墨爾多神山志》記載:山上有108個圣景,站在山巔,東望峨眉金頂,西可遙望岡底斯雪山,四周圍繞著56座美麗的山峰,象征著祖國56個民族團結(jié)友好,墨爾多山地處藏漢接合部,是藏漢民族和睦相親的象征和見證。

多年來,墨爾多山在我心里扎下了根,攀登之心久已有之,懷著對神山的無限憧憬與敬畏,我與兩個兒子商量,決定利用周末時間去攀登這座神山。但是,不滿十歲的小兒羿興讓我犯了難,擔心他登不上山反而會拖我們后腿。他卻反復保證,意志堅定,我們姑且勉為其難地相信了他。小雨的天氣預報并沒有阻擋登山的計劃,說干就干,我們約好了阿青華、定山、其麥,備好了登山裝備,第二天早晨6:30出發(fā),冒著綿綿細雨,沿著大金川河一路而下,快到丹巴的時候雨停了,我們心里怯怯歡喜。

登墨爾多山有三條路,一條是從巴旺鄉(xiāng)的根坎溝進山,穿越自生塔;一條是從墨爾多山鎮(zhèn)的上納頂村進,穿越羅布坡和塔子坪;一條是從半扇門鎮(zhèn)梅弄溝進,穿越大邑牛場。我們選擇了上納頂村這條最近的路,沿著盤山村道而上,在一個泥巴路的交叉路口,一個不起眼的路標為我們指引了上山的路。雖然又下起小雨,但是大家興致盎然,七手八腳穿上雨衣,背上行囊,一頭扎進原始森林。

俗話說一人為人,二人為從,三人為眾。我們六個人,已經(jīng)組成兩個眾了,為了保證意見統(tǒng)一,步調(diào)一致,不產(chǎn)生矛盾和分歧,我們一致推選我的小兒“土狗兒”先生為登山隊隊長,王隊長自信滿滿,當仁不讓,健步如飛,帶著我們開始了登山之旅。雨水拍打著濃霧,彌漫了整個山路。一股濃濃的山野之氣撲面而來,淡淡的青草味、腐木味、牛糞味……構(gòu)成了狂放的山野味。還未進入原始森林,路上點綴著一團團牛屎,王隊長在前面帶路,踩中了牛屎的他很是嫌棄,引得我們哈哈大笑,他苦笑尷尬地叫嚷,后來也吸取了教訓,采取蜻蜓點水、凌波微步之法,穿行在牛屎之間,全然不為“踩著牛屎會發(fā)大財走大運”的民間傳言所動。

進入原始森林,眼前盡顯古樸厚重。首先是一條古老的朝山路,值得我們?nèi)ビ涀?,去探尋,每一段都那么厚重,那么溫馨。有時在樹蔭下平坦處,松枝落葉來鋪路,踏著松軟舒適;有時在坑洼地溝坎邊,石條木頭來搭橋,感覺愜意悠然。我們一直沿著岳扎溝左右穿行,走過了一座水泥橋和三座由圓木拼搭、抓釘相扣的木橋,感受著小橋流水的野趣。我們喜歡在此小憩,喝上一口透心涼的雪水山泉,讓人神清氣爽。有時沿懸崖邊前人開斫的石步行走,穩(wěn)健又新奇,驚險又刺激,身側(cè)是萬丈深淵,但是有鐵鏈經(jīng)幡相護,極大地增強了安全感。

當然,古樸之味還來源于路邊的參天大樹,它們多數(shù)都是杉樹,到底是落羽杉還是冷杉我并不知道,清一色高大偉岸,堅韌挺拔,合抱之木,大都生長在懸崖邊、大石之上,根系發(fā)達,伸開幾丈遠,把整個大石抱得緊緊實實,根石一體,渾然天成。幾人都無法合抱的直徑、聳入云端的高度、樹身上手指寬的裂痕,都訴說著歷史與年輪。它們可能已經(jīng)好幾百歲,甚至上千歲,世界萬物之輝煌它們見證過,嘉絨土司的盛世它們也看到過,我們只能在這靜靜流淌的歷史長河里回味無窮的輝煌與無盡的滄桑。溝邊的杉樹別有一番風姿,枝干上垂下了千絲萬縷的松蘿,我們叫它樹掛面,它們呈青黃色,把干與枝、枝與節(jié),輕柔連結(jié),形成相融共生的母子關系,微風拂過,它們隨風起舞,擺動著婀娜的身姿,柔情似水。

有山就有水,有水就有山。古人說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在我看來,水不在多有山則靈。我們走了近三公里的環(huán)路,來到了岳扎溝。岳扎溝應該叫墨爾多溝,因為它的發(fā)源地來自墨爾多山主峰,由山脊小溝匯聚而成。溪水不大,但是清澈明亮,宛若冰心;流淌得歡快輕盈,宛如游龍。人站在山底望不到天,爬到山頂又看不到谷底,站在山腰兩頭無盡也無邊。溪水有時飛流直下,刀剪瀑布霧滿天;有時懸崖跌落,洞天飛珠滾玉盤;有時又穿越斷層,咕咚潛流戲人間。這山蘊著水,水潤著萬物,天地之靈氣、萬物之精華由山而生,由水而靈。

通過岳扎溝的第一座水泥橋,我們開始了直立的登山之路。一開始上坡就給了我們一個下馬威,山路陡峭,Z字型盤旋而上,越走越陡,有時左手扶鐵鏈,右手攀石巖,有時手腳并用才穩(wěn)健。穿過一片原始森林,便進入了坡度較緩的青杠林,青杠樹葉滿地,夾雜很多青杠籽,有的已經(jīng)淺黃,多數(shù)還呈深綠色。阿青華告訴我,在他的老家卡拉腳山林里,也有很多青杠樹,放養(yǎng)的山豬最愛吃青杠籽,青杠籽香脆油脂多,山豬吃了很容易上膘,待山林里的青杠籽掉完,也該是宰豬吃肉的時候了。在青杠林里,我們輕松愜意,有說有笑,轉(zhuǎn)眼工夫又是峰回路轉(zhuǎn),峭壁林立,讓我的小兒望而卻步。當然,作為隊長,他還是有擔當、敢作為,始終沖鋒在前,行走在先,即使行走艱難,越來越慢,每當我們想超過他時,他總是雙手攔擋,一馬當先。路越來越陡,坎也越來越高,我擔心他踩空掉落山崖,總是貼在他的身后,時而推他后背前進,時而用手搊他上坎,他總是嫌棄我用力過猛,讓他失去平衡。我也必須承認,我的一切擔心都是多余的,王隊長年齡雖小,卻走得穩(wěn)慎,他總是不急不慢,踩穩(wěn)一步再上一步。我們嫌他太慢,便用大人的方式助推,看來我們還沒有完全把“路雖遠,行者將至”的道理吃透。

翻上一座陡峭的山梁,我們已經(jīng)累得上氣不接下氣。當眼前突然出現(xiàn)三座白塔,之前的疲勞在這“柳暗花明又一坡”的驚喜之下消失殆盡。這里就是羅布坡,沒有看到名字之前,我以為是落步坡。剛好我們在這里落落步,歇歇腳,姑且就叫它落步坡吧,應地應景應心情。站在羅布坡前的平臺上,向南仰望,據(jù)說對面山峰上有一個熠熠發(fā)光的窗口,叫神箭鎮(zhèn)妖孔。相傳很久以前,山上有一妖女,經(jīng)常興風作浪,給這方百姓帶來無盡災難。為帶領人們擺脫妖女侵擾,墨爾多受天之命,與妖女展開了殊死決斗。妖女戰(zhàn)敗向山后逃去,墨爾多站在羅布坡,搭上神箭一箭射穿了山巖,將妖女的心臟射穿,從此這箭孔便留下來,成為墨爾多山的神跡之一。因微雨飄飛,大霧彌漫,我們沒有機會透過這鎮(zhèn)妖孔看見山后飄浮的流云。

抬頭遠望,對面就是壁立千仞的第一座大山,山與天相連,巖與地相接,褐黃與墨綠相間的巖石垂直而下,這是鬼斧神工一刀劈開的山崖,干凈利落,無欲則剛。山崖凹凸之處,松柏翠綠生長,為萬丈懸崖披上了美麗的衣裳。繞過白塔穿越這平臺,就走上了看似平坦卻十分險峻的山脊,山脊不長卻只有一米來寬,幸好四周被樹木環(huán)繞,我們才有膽量輕松漫步這云端之上。山崖下,有幾排石木結(jié)構(gòu)的小屋,以絳紅的藏式民居為主基調(diào)。我們快步前進,跑到屋檐下,坐到獨木長凳上,避避雨,歇歇氣,吃點東西補充能量。這時,弟弟才發(fā)現(xiàn)哥哥已經(jīng)遠離了隊伍,我們放開嗓門在山谷中高喊,回音響徹山谷,也不見哥哥的蹤影。我掏出手機趁著微弱的信號,立馬撥通哥哥的電話,哥哥已經(jīng)如脫韁的野馬,不聽隊長指令,把我們遠遠地甩在了身后。

在這個驛站,我們遇到了第一批登山的友人,一男一女,三十多歲,夫妻模樣。他們在小木屋內(nèi)生起了柴火,一邊取暖,一邊熬茶,熱情地邀請我們?nèi)胛輧?nèi)喝茶。小屋低矮暖和,我們相互道別后,他們把這個溫室留給了我們,先行下山。我正想為什么他們只到這里時,其麥道出了緣由。在這山崖之下有座天然佛像如觀音,佛身滲出滴滴泉水,形成了一個清汪汪的水凼。傳說只要在這里拜了佛喝了圣水,求子很靈驗。出于好奇我們也拜訪了這尊天然佛像。周邊還有幾棟木屋,有的一層,有的兩層,掛鎖隨意地扣在門上,供登山路人自由居住。十多米高的半崖上有一山洞,里面嵌著一座懸空古廟。我很好奇想去拜訪探個究竟,看看與我們嘎達山的懸空古廟有何區(qū)別。一扇木條編制的簡易門把我擋在了門外,門并沒有上鎖,但是上面掛了一張紙條,寫著“我正在閉關,不見任何人,請諒解”,我也只有帶著遺憾離開。在修行洞下方五十余米處有一石塔,兩米多高,石塔靜靜佇立,昂首向上,成為墨爾多山的四大神塔之一。我們很有禮貌地打開了旁邊的一間木屋,屋內(nèi)供燈長明,香火旺盛,供奉著三尊菩薩,分別是觀音菩薩、蓮花生大師、宗喀巴大師。其麥他們虔誠地行完禮,我們又開始了新一階段的征途。

一條朝山路,整部嘉絨史。嘉絨為嘉爾墨查瓦絨的簡稱,要講嘉絨,必須從墨爾多山說起。這很奇妙,奇妙的是一座神山兩種信仰,兩個教派相融共生。一個是佛教,一個是苯教。黃教格魯派的創(chuàng)始人宗喀巴大師供奉在這里,苯教的第二佛主金川縣獨角溝的良美西繞堅贊大師,和宗喀巴大師出生在同一時代,年齡相差一歲,他們僅在西藏學經(jīng)時見過一次面,兩人相見恨晚,互為師友。這樣的宗教夙緣,也奠定了兩種宗教在同一座神山不同宗卻同行的共存信仰,這說明宗教是互通的,信仰是共存的。墨爾多山自古為苯教的神山,苯教是古象雄文明的延續(xù)與弘揚。在公元8世紀末,吐蕃家族崛起,象雄十八王國土崩瓦解,在阿里地區(qū)一支穹式部落東遷,我想可能他們就到了今天的嘉絨地區(qū),所以嘉絨人以大鵬金翅鳥為圖騰,也就是瓊的化身。另一方面,松贊干布滅苯興佛,導致苯教在原生地岡仁波切周邊失去了生存的土壤,苯教繼續(xù)東移南遷,得以在嘉絨地區(qū)鼎盛一時,金川的雍仲拉頂廣法寺曾經(jīng)成為苯教的主寺之一就是最好的見證。嘎達山的東巴石佛作拱手姿勢向著墨爾多山,溝口的山形如大鵬金翅鳥向著墨爾多山展翅高飛,歷史與傳說,山形與地緣,無不訴說著嘉絨的中心就在墨爾多山。

岳扎溝登山路邊,有三座流水轉(zhuǎn)經(jīng)筒,光滑的巖石上不時繪刻有紅色的符號,也指引我們一路向上,不會迷失方向。穿出了原始森林,我們進入了一坡又一坡蜿蜒曲折的盤山路,路邊僅生長著低矮的雜叢林,我們慶幸這樣陰雨綿綿的天氣正是登山好時節(jié),如果是烈日當空,沒有樹蔭遮擋,要登上這樣陡峭的高山會非常吃力。小雨欲停,陽光初照,站立在一個懸空的大石之上,回望剛剛走過的深山峽谷,青翠欲滴,煙雨綿綿,薄霧籠罩,云霧時而升入山崖掛在半腰樹梢,時而圍繞山尖墜入樹林中央,遠遠望去,一座尖尖的山峰,若隱若現(xiàn)聳入云端,這座山就是小墨爾多山,就是山腳有懸空古廟的最高峰。

路邊不時有花花草草吸引我們,既是野趣也是陪伴,看到最多的是高山菊花,花朵雖小,開得正艷,這應該是有心人專程撒種于路邊,成為我們登山的路標。最吸引我們的當屬野生的大黃,它們沿著山坡茂密生長,大黃的花期已過,但是有的花枝卻挺立結(jié)出厚厚的果籽,葉面肥大,四向伸展,幾片葉子就可以撐起一片天。海拔越高,雜樹越小,在海拔3500米左右,盤香零星小聚生長,摘下一枝香得濃烈,包里裝上幾簇權(quán)當驅(qū)蟲護身,我的老家水缸旁種了一棵盤香,那是父親上山挖藥時從盤龍山上背回栽種的,蛇蟲都不會靠近它,一般高山盤香在低海拔無法栽活,可是我家的盤香生長茂盛,儼然成為家的保護神。

第三次跨過岳扎溝,繞過前方山梁,一個交叉路口立著一個路標,上面釘著兩塊長約三十厘米的鐵皮,藍底紅字標注朝右是墨爾多山,朝左是自生塔,我們此行與自生塔無緣,但是自生塔的傳說深深吸引了我。聽說,在墨爾多山西南方向,天生有多座石塔,高數(shù)百米,特別是挺拔巍峨高四十余米的兩座孿生佛塔,如箭插立,直指蒼穹,每年都以幾厘米的速度自然生長,故稱自生塔。

我們沿著朝右的路標繼續(xù)前進,走了一段長長的白石鋪就的山路,即便下雨,也是干沙舒暢,繞過幾道彎,微雨稍大,路面變得泥濘濕滑,一直在前面帶路的王隊長走路已經(jīng)艱難,走三步滑兩步。在羅布坡的時候,隊員定山徒手為隊長準備了一根木杖,木杖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我問隊長木杖扎不扎勁,隊長回答那是相當扎勁。此時,他的精神仍然是飽滿的,時不時地喊出口號:聽從指揮,統(tǒng)一行動,全速前進。我們這些老隊員也是執(zhí)行有力,緊跟其后。陡滑的山坡走得久了,隊長已經(jīng)有氣無力,雖仍然咬牙堅持,但號召聲微弱,指令也變成了半速前進,再到慢速前進。看著隊長笑里帶哭的尷尬表情,我開始心疼這個連續(xù)登山幾個小時的孩子,我把隊長背在背上,雖然只能行走小小一段,每走一步都非常艱難,但是賦予了他力量和希望,他聽到我呼吸困難的喘氣聲,強行從我的背上下來,他又可以繼續(xù)前進了。

這時哥哥打來電話,他已經(jīng)走到了帳篷露營基地,我們馬上共享了位置,他已經(jīng)在墨爾多山附近。弟弟看到我們的位置相距很近,好像只有幾百米遠,他并不知道高度還要折算距離。隊長又來了精神,再次喊出了全速前進的動員令,真是應了“雞公屙屎頭節(jié)硬”。走出了一小段路,又顯得疲憊無力,他的腳已經(jīng)在拖著前行,無奈之下隊員們只有輪換著前拉后推,全體隊員都靠意志登上磕頭坪。雖然艱辛,隊長還是有驕傲的資本,看著隊員定山始終落后,已經(jīng)多次跟不上隊伍,他還是堅守隊長的本職工作,多次給定山叔叔加油打氣,才使我們整個隊伍完整登頂。

我們先是穿過了一道石頭砌成的圍墻,感覺有人間煙火的氣息,大家心喜,滿以為已經(jīng)到了帳篷露營基地,數(shù)步之后卻又看不到任何人為活動的痕跡,只有一條剛剛被暴雨洗劫過的黃色沖擊扇,山腳旁還有很多石塊堆起的瑪尼堆,大小不一,高矮不等,我們知道這每一座瑪尼堆都代表著一個祈福,我們沒有堆自己的瑪尼堆,我們把自己的祝福也送給了它們,希望它們帶著我們的祝愿,在墨爾多山祈福眾生平安,五谷豐登。正當隊長已經(jīng)無力支撐雙腳前行的時候,我們聽到了幾聲呼叫,原來是哥哥站在左手邊山梁上向我們招手呼喊,期待我們的到來。這一呼喚給了我們信心與希望,隊長再次鼓起勇氣向山梁挺進。

一個男子站在山梁上迎接我們,四十來歲,高個子,黑皮膚,方瘦臉,他就是帳篷露營基地的主人,他叫夏甲。我們終于登上海拔4500米的帳篷營地,終于找到了今晚的棲身之所,山梁上黃的紅的灰的藍的一排排帳篷,給了我們極大的慰藉和安全感,也緩解了疲勞,繃緊的神經(jīng)松弛下來。我們又饑又冷又累,他把我們帶進了一間石木小屋,趕快在鐵爐子里為我們生起了火,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相同的物質(zhì)會發(fā)揮不一樣的作用,金銀珍貴,但在這饑寒交迫的地方變得一文不值,火成了我們最珍貴的朋友。大兒耀興已經(jīng)穿上了羽絨背心,雙腳也裹了一件羽絨背心,靠在火爐邊的墻上睡得沉穩(wěn)。我趕快把隊長的鞋襪脫下,他的雙腳發(fā)白冰冷如鐵,我抱緊兒子的腳裹在自己的內(nèi)衣上擦干,用自己的右腳作支撐,把他的雙腳放在上面,靠近火爐門,在炙熱明火的烘烤溫暖下,兒子的腳慢慢恢復了體溫。隊長因為一直在前面引路,一路的露水雨水都被他的雙腳先行親吻,為我們掃清了路障,他的鞋子里裝滿了雨水,我擰干了兩個兒子襪子的水,抽出鞋墊,山上沒有水源無法清洗,就這樣直接烘烤,烤干襪子、鞋墊再烤鞋子,他們倆也恢復了元氣。

夏甲為我們端來了熱氣騰騰的方便面,老壇酸菜面、麻辣牛肉面成了這里的人間美味,山上因為缺水缺電,只能提供方便面充饑。夏甲是這個地方的牧民,這里像他一樣的牧民還有五戶,他們?nèi)及嵯铝松?,應該就是牧民定了居,老人小孩兒都在山下養(yǎng)老讀書。他們這樣的壯年,在夏季冰雪融化時,才上山一邊放牧牛羊,一邊為朝山登山者提供一些方便。他們是虔誠的信徒,這么高的山,方便面只收我們十元一盒,帳篷過夜五十元一個人,他是最良心的商家,也是這座山的守護神。這里還有一戶牧民,我們在下山途中相遇,他們熱情地為我們免費提供了面饃,他們在這山腳下搭建了石木屋,供轉(zhuǎn)山人員過夜。夏甲說他們都不是為了掙錢,只為轉(zhuǎn)山的人們提供方便,只為自己的心靈更加干凈虔誠。

今晚在這里露營的,還有一家人,他們是鄰鄉(xiāng)人,一位五十多歲的大哥帶著兒子、女兒一行四人第二次來轉(zhuǎn)山。我們一起圍坐在小屋里,夏甲抱來了柴火,但是木柴過大不易燃燒,本來是垃圾的塑料盒成了引火柴,點燃以后火焰熊熊,很快使爐子里的木柴火光四起。我們一邊烤火一邊聊天,兒子耀興講了他的人生目標,講了他的讀書心得,講了他的游戲人生,還講了他的情書故事,原來他不止喜歡游戲王者榮耀,心中也有喜歡的女孩兒。感覺他小子心氣很傲,給他寫情書的女孩兒,他都不中意。他說他喜歡上進清純的女孩兒,他心中的她在成都九中外國語學校。我感謝這場登山之旅,也感謝這場圍爐夜話,我的大兒自初二開始已經(jīng)三年沒有這樣和我聊天了,現(xiàn)在我突然感覺我不是父親,而是他的知心朋友,我見證也陪伴了他的青春叛逆期,在這毫無聲息的夜晚,叛逆已成往事,此期再無期,無限青春無限期。

爐火漸漸熄滅,從小在大山里長大的其麥,知道這山上哪些雜木易燃,他在我們不知不覺聊天時,從屋外的山坡上扯回了一大抱低矮的雜樹,一放進爐里潮濕便暗淡了火光,他咧嘴吹火,幾口氣下去,整個小屋火光沖天,我們生怕把夏甲新修的屋頂引燃。不一會兒的工夫,雜柴燒完,其麥又撿來一餅餅曬干的牛糞丟入爐內(nèi),未燃之初,山風倒灌,濃煙彌漫,讓人眼淚鼻涕長流。王隊長實在無法忍受,穿起未全干的鞋子就朝外跑,在門外站立不到兩分鐘又冷得發(fā)抖,直鉆回屋內(nèi)坐在爐火旁,這樣反復兩次,他也靜了下來,想要取暖只能和濃煙共處,想要清新的空氣就必須受凍。牛糞燃燒的火焰,如天然氣的火苗一樣,青幽幽飄出了爐門,隊長也不再嫌棄牛糞臟,他雙手托著下巴,臉蛋烤得緋紅,隱約能看到濃煙嗆出的淚痕。他一言不發(fā),或者他在思考牛糞為什么能燃得這般從容。

我們鉆進了五十元一晚的帳篷,睡袋棉被一應俱全。草地的寒氣,夜里的露水,包圍了整個帳篷,隊長怕冷穿著羽絨背心躺進了我的懷里,很快沉沉地入睡,吹起了節(jié)奏均勻、韻律十足的“二泉映月”。帳外雨水漣漣,真怕會滴穿夏甲的帳篷。山脊的風刮得呼啦啦直響,整個帳篷都開始搖擺,我生怕風把帳篷掀翻,讓我們無安身之處。我在無故的擔憂中夢見了吳剛捧出桂花酒,對飲三杯無憂愁。

哥哥晚上講,他要凌晨5點起床去拍日出。他獨來獨往的性格,讓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他會這樣干。整夜我都很警醒,一是弟弟總是打被子,我要無數(shù)次給他蓋被子,二是怕哥哥真的又一個人獨行。不到6點我已醒來,但是我并沒有起身,帳篷被高原的日出照得微微發(fā)白,帳外傳來咕咕的鳥叫聲,浸襲過來的寒氣帶著青草味。我變化稍大的呼吸聲把弟弟驚醒,他睜開眼第一件事就是看他的電子智能手表,說爸爸已經(jīng)5點48了,哥哥是不是已經(jīng)走了?隊長還是管事,沉沉地睡了一夜,仍然沒有忘記哥哥昨晚睡前說的話。我們很快起身鉆出帳篷。晴空萬里,山梁的西南方,乳白的浮云繞著小墨爾多山緩緩升高,裝扮得小墨爾多山仙境一般。山梁的東方又演繹了一場壯美的奇觀,山脊的左邊浮云裝滿了山,右邊卻通透無邊,浮云升起又落下,剛升起又吹散,總是翻不過這座半圓形的山。

我們都不知道哥哥睡在哪個帳篷里,弟弟放開嗓子高喊了幾聲:哥哥玩兒,哥哥玩兒。先是沒有回音,過了幾分鐘,隊長又激動地高喊:哥哥起來了,哥哥起來了。我們快速整理行裝,喝了牛奶,吃了火腿腸和烤饃,同夏甲告別后,他告訴我們,他已經(jīng)習慣了這條山路,四十分鐘就可以到達,但是我們帶了小朋友,可能要走一個多小時。我們依依不舍地和他揮手,向著墨爾多山主峰行進。

從帳篷營地出發(fā)到第一個埡口,是沿著山腳緩緩一段平路,隊長仍然拄著木杖,在最前面引路。我們清楚地看到,昨晚的同路人,已經(jīng)走在了前方兩公里左右的山腳下。咕咕咕的鳥叫聲更響亮了,山脊上一群群雪雞,時而繞著山梁盤旋飛翔,時而落地追逐覓食,顯得悠然自得,雪雞算是我們今早遇到的第一個朋友。第二個朋友,我們并沒有遇到,是哥哥獨來獨往的性格與小動物結(jié)了善緣,他無法與我們緩慢同行,快步超越了我們,也超越了前面領先很遠的轉(zhuǎn)山人,他成為今天登上主峰的第一人。我從他用手機拍的視頻里看到,一只肥大又活潑可愛的黃鼠狼,在冰磧石上躥跳,一會兒鉆進洞里,一會兒又躍上石板,圓滾滾的小眼睛驚恐地看著攝像的主人,一會兒又垂直站立,前腳做出友善的拱手姿勢,好像是在歡迎今天第一位登頂?shù)霓D(zhuǎn)山人。

山越來越高,空氣越來越稀薄,隊長登山也越發(fā)艱難,我緊跟其后陪著慢慢行走,他感覺頭暈,腳上無力,呼吸困難,我們還是咬牙堅持登上了海拔4650米的第一個埡口,我們在此歇了一口氣,觀察隊長的狀態(tài),多次鼓勵也無法讓他鼓起繼續(xù)前進的勇氣。為了安全,防止發(fā)生意外,我提議留下來陪著隊長慢慢下山,其他人繼續(xù)登頂。定山提出,他走起來也十分困難,還是他來陪著隊長往回撤,我們只有遺憾地留下了他們。但也不算十分遺憾,這里已經(jīng)是墨爾多山,夏甲說他在這里這么多年,除了本村人,沒有外來的九歲小孩登上過這座山,我們?yōu)殛犻L驕傲,這小子已經(jīng)圓夢。

埡口下方有個不大的湖,呈三角形,靜靜地臥在平緩的山腳,和藍天一色,分不清是湖還是天。據(jù)說這湖叫斯巴嘉母湖,斯巴嘉母又稱為“世間勝母”護法神,是苯教里所有母系護法類的首領,她憤怒的形象可以攝收一切邪魔,保護眾生免受傷害。這湖就是墨爾多山的綠度母,千萬年來虔誠地滋養(yǎng)守護著墨爾多山,它是萬山之母,蒼天之眼。

登上第一個埡口,便進入了寸草不生的石板坡,放眼望去全是一層層的冰磧石,沿路石板平整,像被工匠雕琢而成,抵近凹入的山崖,巖石縫里浸出的水如絲滑落,崖下供著一塊一人多高的三角形石頭,哈達纏身,這里應該是朝山信眾的一個祈福點。轉(zhuǎn)身便到了直立的天梯,天梯由石頭和泥巴砌成,穩(wěn)如磐石地鑲嵌在兩山相夾的溝槽之中,爬上這座天梯,真是驚險刺激。上了這個平臺,以為就到達平坦的山頂,誰知驚險一個接著一個,只見前方十丈之外,如象鼻上翹一樣的山脊聳入云端。當我靠近山脊時,腳下是一塊無比龐大的整石,再靠前一步,我已經(jīng)頭暈目眩,頭皮發(fā)麻,腳心發(fā)涼,半步都不敢再往前。眼前是沒有任何安全措施且?guī)r石裸露的萬丈深淵,滿目都是喀斯特地貌,北歐風光。身體不自覺地朝后傾,輕輕地坐在大石之上,我深吸了兩口冷氣,讓自己的心平復下來。我已經(jīng)沒有前進的勇氣,但是我更擔心大兒子的情況,正在思緒萬千、內(nèi)心無比掙扎的時候,收到了耀興的微信圖片,照片里有他自信叛逆的半邊臉和五彩的經(jīng)幡,背后已經(jīng)看不到更高的山峰,我很激動與欣慰,我的大兒子已經(jīng)成功登頂。

耀興給了我信心與希望,我鼓起了勇氣,下定決心挑戰(zhàn)主峰。我從巖邊撿起一根別人丟下的木杖,支撐自己的身體,盡量保持行走平衡。經(jīng)過一段直立立的石條鋪就的石梯,眼前是層層疊疊、密密麻麻新舊不一的經(jīng)幡。我也成功登上主峰了!內(nèi)心萬般激動,我繞著右手邊相對寬一點的轉(zhuǎn)山路找到了耀興。他雙手插進衣兜,戴著一只耳機,閑庭信步般站在最高峰的山崖邊,用孤傲的意念凝視遠方,我拉著兒子的手,望壯美河山,看群山爭峰,牧萬里浮云。山下,從河谷到山頂,層巒疊嶂,群峰連綿,山峰如石筍一樣直立相擁到主峰,呈萬山朝拜、百鳥朝鳳的盛景。山頂向半扇門這邊,大霧籠罩,云遮霧繞;遠方的中路村,公路如玉帶環(huán)繞,藏房像繁星飄落。我跟在兒子身后,繞著險峻的轉(zhuǎn)山路轉(zhuǎn)了三圈,轉(zhuǎn)山,轉(zhuǎn)水,轉(zhuǎn)心界,最秀美的風光在最險的路。

這條主峰的轉(zhuǎn)山路轉(zhuǎn)一圈要十來分鐘,沿路有多個太陽能轉(zhuǎn)經(jīng)筒,小喇叭不停地念著經(jīng)文,祈福眾生安康,祖國昌盛。我是一名共產(chǎn)黨員,我拿出了一面小小的五星紅旗,把這面紅旗插在了高高的山頂,這就是我崇高的信仰。我和兒子與愛人余敏通了個視頻電話,我希望她能通過視頻看到如此神奇的風光,也通過這個視頻把所有的祝福,送給這位包容我、遷就我、與我相濡以沫走過風風雨雨十七載的妻子。同路相逢的朋友,他們一邊轉(zhuǎn)山燒香,一邊點燃酥油燈祈福,一路沿著崖邊的鐵鏈系上五彩的經(jīng)幡。阿青華、其麥高喊:“墨爾多神山啊,我們來了!”他們歡呼,他們歌唱,他們興奮不已。個子不高、臉寬黝黑、絡腮胡子、嘴角疤痕性感的其麥,被這山這景觸動,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根呷的名歌《家在雪域》,歌聲渾厚,粗獷明亮,悠揚地穿透了墨爾多山谷。他的家也在雪域,在我們大金川河畔的卡拉腳溝。他唱道:

“我想輕輕地告訴你,我的家就在雪域,聽那滔滔的江水,將雪山的神奇送進我心底;我的家就在雪域,再長的路也敢走,走下去,走下去。”

人生走過的路,每一步都算數(shù)。來自山里的孩子,對大山深藏一份偏愛,我偏愛用腳步丈量山的高度,偏愛用內(nèi)心丈量胸懷的寬度,偏愛用獨處丈量自律的深度。我登過很多山,我站在汶川的盤龍山望過青城之秀,我站在黑水的達古雪山探過三奧之雄。當我們成功站在墨爾多山的主峰,是歡喜,是通透,是重重迷霧被驅(qū)散;是驚險,是神奇,是一覽眾山的豁達;是攀登,是戰(zhàn)勝,是夢想成真的坦然。我們站在海拔5000米的墨爾多山主峰,不僅僅是會當凌絕頂?shù)男垡暎膊粌H僅是山高人為峰的功成,突然,有種世間萬物皆為我,我屬萬物皆蒼生的超然脫俗之頓悟。回望墨爾多神山,山勢雄偉,山巔聳立,如一個圓錐直入云端,又像藍色的寶瓶橫坐山頂,似旋轉(zhuǎn)的陀螺,像天然的“擦擦”(泥制佛塔),守護著祖國的疆域萬世平安。


  • 上一篇:跑馬山上的月亮
  • 下一篇:沒有了

  • 本文地址: http://fissico.com/html/wh/kcwh/100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