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wǎng) >> 文化 >> 康藏文化 >> 瀏覽文章

舌尖上的年俗

甘孜日報    2020年01月19日

     ◎楊麗麗

      農(nóng)村過年,除了掃塵,祭灶,貼春聯(lián),穿新衣等風(fēng)俗,還有一些風(fēng)俗是與吃食有關(guān)的,比如“蒸供兒”,比如“炸面食”……

    “蒸供兒”是我們老家的年俗,有些地方叫做“蒸饅頭”,“蒸年饃”,其實就是蒸一些饅頭、包子、花卷做為年三十的貢品以及招待拜年的客人。早些年,平日里吃不上白面饅頭,只有到了年根底下才能把積攢下來的白面蒸成饅頭做貢品,因此年底蒸供兒也成了老家過年最神圣和最讓人期盼的的事情。

    “二十八,把面發(fā),二十九,蒸饅頭”。 蒸供兒是一個浩大的工程,家家戶戶都提前一天發(fā)好四五盆白面來蒸供兒,一家的主婦連上婆婆、媳婦兒齊上陣都忙不過來,大多時候是鄰里之間分工合作,相互幫忙的。

     小時候最喜歡看母親她們蒸供兒,四五個人,穿著漂亮的花棉襖,扎著各色圍裙,像美麗的花蝴蝶,在灶房間穿梭,和面,揪劑子,揉饅頭,上屜,燒火,開鍋,點紅……每個人都駕輕就熟,分工明確。還有手巧的嬸嬸會為我們小孩子捏幾個動物樣子的花饃。

    小孩子最喜歡熱鬧,都趕著上前來幫忙,只是自己啥也不會,鬧哄哄的反而添亂,母親就一人給塊糖果打發(fā)我們出去玩。有時候人手不夠,我就會被安排給蒸好的饅頭點紅點,其他小朋友就會羨慕不已。而自己也像打了勝仗的將軍,挺胸昂頭,拿著筷子小心翼翼地給饅頭點紅,就怕一不小心點歪了,下次母親就不會選自己干活了。剛蒸好的饅頭,白白胖胖,一排一排的,冒著熱氣散發(fā)著天然的麥香,引得人直流口水,我小心翼翼的用筷子蘸著紅顏料“檢閱”著這些士兵,“檢閱”完的饅頭就有人端到外面凍上,而躲在院子里的小饞貓就會趁機摳一塊饅頭塞嘴里嘗鮮,母親發(fā)現(xiàn)了也不會生氣,還會把一個饅頭掰幾塊分給小饞貓們解饞。在“蒸供兒”那幾天里,家家戶戶都是炊煙裊裊,笑聲陣陣,還有好熱鬧的孩童東家走西家串的看誰家的饅頭大,誰家的饅頭白,誰家的饅頭花樣多,整個村莊都是一派喜氣洋洋,和和睦睦的景象。

     炸面食也是我們老家的年俗,它包含炸果子,炸馓子,炸丸子,炸藕盒。即使平常的日子多么拮據(jù),年底下一定是要支油鍋炸面食的。而每家會根據(jù)自己的情況炸不同的面食,有炸果子,炸丸子的,也有炸馓子和耦合的,也有幾樣面食都炸的。要是哪家支了油鍋,那香味飄的滿村子都能聞到,就有嘴饞的孩童跑回家催促大人抓緊炸面食。

     家里炸面食,我們小孩子總會賴在廚房里,趕也不走,拿糖塊哄著也不走,就為了等著那平時吃不著的炸面食出鍋,也為了聞那香死人的油香味。開始炸面食了,先炸果子,一個個巴掌大小的面胚子,下到油鍋里,呼的一下就膨脹起來,慢慢的由白變黃,由生變熟,等在旁邊的弟弟妹妹就吧嗒著口水直勾勾的望著,等母親把炸好的果子撿進盆子里,我們幾個就迫不及待的抓起來往嘴里塞,一個個都被燙的眼淚直流,稀里嘩啦的,但是還是停不下來。剛出鍋的果子,酥香可口,現(xiàn)在想起來還回味無窮。

    接下來還要炸丸子,一般都是白蘿卜的蔬菜丸子,母親的手很巧,拿一個小湯匙,沾點油,在和好的面盆里舀一下,放進油鍋里,就是一個圓溜溜的小丸子,等一鍋下了三四十個丸子,母親就會停下來,用漏勺檢出一個黃橙橙的丸子,讓我嘗一嘗熟了沒有,弟弟妹妹就會著急的詢問“熟了沒?”“好不好吃?”等炸好的丸子出了鍋,弟弟妹妹就會迫不及待的大快朵頤,一個接一個,根本停不下來,直到吃的小肚子圓滾滾的,一打嗝都是滿嘴的油香味。

    還有人家會炸馓子,面粉加上雞蛋白糖和好了,搟成手指粗的面條,四五根一組,兩頭捏死了,中間是松散的,放到油鍋里炸到兩面金黃,吃到嘴里又脆又甜,是孩子們最愛的炸面食。誰家要是炸了馓子,就會有小孩子順著味道找上門,那家人家也不會生氣,更不會往外趕,都是拿出炸好的馓子分給孩子們。以圖過年有一個人丁興旺,闔家歡樂的氛圍。

     在農(nóng)村過年,過的就是傳統(tǒng),過的就是熱鬧的氛圍,過的就是那些在記憶深處抹之不去的味道。那時的農(nóng)村雖然沒有燈火璀璨,雖然沒有美酒佳肴,卻有著最簡單純粹的快樂,一家子團團圓圓的和睦,和那些簡單的美食在舌尖上駐留的滋味。


  • 上一篇:新年快樂
  • 下一篇:雪地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