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文化 >> 康藏文化 >> 瀏覽文章

另一扇窗

甘孜日報    2021年01月29日

   ◎潘敏

   十多年前,將軍橋附近還是一片低矮的木板房子,我跟向東哥跨進橋頭的一家鹵菜店買了一些排骨,拎在手上,出了鹵菜店,我們前前后后地走著,他要領我去見一個人,這個人就是當時《甘孜日報》“康巴周末”版的主編楊丹叔先生。這是我第一次以這樣的方式去和一個陌生人見面,一路上我都忐忑不安。

   在楊丹叔先生的家中,我很局促地坐著?,F實中的我,遠不如文字中的我那樣輕快活潑。面對他的提問,我的語序都是混亂的,連我自己都不清楚要表達什么。我是敏感的,也是自卑的,時常為別人不會產生同樣的想法而自責,但是在那一次交談之后,我開始慢慢學著坦然面地這樣的自己。如果善用自己敏銳的一面,或許能夠去觸動事物的另一面。那次采訪式的見面結束以后,我感覺自己有一些不一樣了。

   很快,“康巴周末”便有計劃地推出了“雪花新人號”,我作為第一期的新人,連同我的文字,用了一整版來展現。報紙出刊時,我去大禮堂的報亭買了一份,當時的興奮和激動顯然已經壓倒了其他感受,我將報紙讀了一遍又一遍,仿佛那是對我過去二十多年謹小慎微的人生最大的一次鼓動?,F在想起來,我的那些文字都能夠上報,這樣的策劃應該是很大膽的,在之前辦報的報人們當中應該是沒有過的經驗。所幸,人們接受了。當時,還有讀者給我打來電話,鼓勵我要一直這樣寫下去。十多年過去了,再回過頭來看那些文字時,表達隨意自由,卻也很膚淺稚嫩。那時候,才二十多歲,面對發(fā)生過的事情,只是需要一個表達的出口,那些文字里充斥著各種情緒的宣泄。

   我們的人生在一場龐大的行進過程中,有時候,我在想,如果沒有這樣的機緣巧合,我的思想,我的人生,可能會是渾渾噩噩的,或者停滯,或者是緩慢向前。但所幸人生有所執(zhí)著和熱愛,從此便沒有停止關注。好在,一期一期的“新人號”如約而至,新人們在這個平臺上初露尖尖角?!把┗ㄐ氯颂枴币黄谝黄诘赝瞥觯漠惖奈淖?,不同的風格,展現記錄著他們人生各自不同的軌跡。當年,雖然還沒有微信、微博等媒體工具,但文學發(fā)展欣欣向榮著,老中青三代經常有機會坐在一起探討文學、寫作。

   喜歡文字的年輕人也因此而集結,開始有了交集。偶爾會邀上幾個要好的文友去拜訪楊丹叔先生,他常常列出長串長串的書單,叮囑我們不但要寫,也要多讀,還要勤思考。有幸我們都能生活在這片土地之上,他說,我們是幸運的,生活在一片和其他人不一樣的土地上,這也恰恰是我們寫作的源泉。

   欄目的編輯之于作者,就像一盞明燈,只為你投下一束光。在我人生的某一階段,我一度離開了寫作,沉浮于世間之時,又總是放不下寫字的執(zhí)念,總覺得有和別人不一樣的靈魂,備受煎熬。“康巴周末”再度約稿,這次是王朝書老師。叫我寫一篇與宮崎峻相關的文章,宮崎峻是日本國人,是這個世界上很有名氣的人,翻開報紙,打開電腦,與他相關的影評、采訪太多太多了。而我生活在地球上偏隅角落當中,最最不起眼的角落,我這么微弱渺小的人,能寫宮崎峻的什么呢?雖然一切都與他的耀眼的光環(huán)無關,但宮崎峻的光芒卻能照射到我這平凡的生活當中,是一種無微不至的關照,一想到他,我就像跌進無邊的童年,躺在最為柔軟的角落,舒適安定,一切又充滿希望起來。當時文章寫完后,交給朝書老師,她把這篇稿子轉交給楊丹叔先生后,楊丹叔先生又一次很鄭重地邀請我去談了一場話。距離第一次這樣正式的談話,已是十年。

   彼時,我已初為人母。但那又怎樣,同樣也有深陷于生活的瑣碎困惑當中,不能自拔的時候。楊丹叔先生是認真讀過我的這篇文章的,感恩于他對作者的尊重。他從這篇文章中,看到了一個欲言又止,認為自己永遠無法長大的童年中的我。就是這樣一個不起眼的我,卻讓楊丹叔先生投來了更多的關注。

   陸陸續(xù)續(xù)地,《甘孜日報》的一小塊一小塊空間總能看到自己的文字,這給我注入了無窮的力量。很多時候,我會把文章交給現在的編輯南澤仁,因為澤仁在文學上有更好的建樹,所以我非常喜歡聽她給我分享寫作時的細節(jié)。我相信,這樣的相聚總是有緣由的。這個時候的我,無論和澤仁談什么,都會覺得很快樂。我們倆在一起的另一部分時間,就是討論楊丹叔先生給我們講過的詩歌、書籍還有一些能激發(fā)我們思考的零散話語。有一段時間,我們約著一同去瀘定板楊村,因為楊丹叔先生就住在那個小村子里。路途上會倒幾趟車,澤仁跟我在路上慢慢地聊天,聊到她都忘記了暈車。有時我們會捎點牛奶、咖啡過去,總覺得小村子里不比城市,生活沒那么方便。即便如此,每次見到楊丹叔先生卻是一副怡然自得的樣子。

   進村是一條淺淺的水泥路,從主干道一分路,緩慢的坡度一直往前,修到了村里。這條路的兩邊都是農田,有農人在地里勞作,去的時候心情總是放松的,山風吹在耳旁,栗子樹下有成熟的栗子散落了一地,我的女兒從爆裂開的刺里撥拉出一粒一粒板栗,非常有成就感。這是我和她人生中一次短暫的不同于以往的旅程。我們的眼睛和心一樣明亮,世界變得有所不同,天空遼遠。她不時地張望,有太多值得她興奮、激動的地方了,因為聽說是我的老師,在快到目的地時,她變得很莊重的樣子。遠遠地我們看到了他們,在擁滿鮮花的路旁等著我們。這是我們第一次過去,一路從村口打聽楊丹叔先生家的院子,費了不少時間,好在村里的人都認得他,一路都熱情地給我們指點。后來,再提起去他家,孩子會嘖嘖稱贊,覺得楊丹叔先生是一個了不起的人,因為全村的人都認得他。我永遠記得那條快要抵達他家的路,仿佛在夢里去過很多遍,房前院后擁滿了鮮花,門口那一樹紅艷艷的海棠開得正好……

   我和澤仁期待著下一次與他的見面,最終卻等來了最后告別。內心的墻,轟然坍塌。在他小小的身體面前,我意識到這是我們之間最為沉默的一次見面,或許他早已去了更遠的遠方。楊丹叔先生幫我推開了另一扇窗,窗外人生的風景,不論冷暖、好壞,都要徐徐展開品嘗,感恩這一場相遇,人生的路上好好收藏。


  • 上一篇:猛董攝行記
  • 下一篇:沒有了

  • 本文地址: http://fissico.com/html/wh/kcwh/68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