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文化 >> 康藏文化 >> 瀏覽文章

邊鼓點點為哪般

甘孜日報    2022年06月23日

   徐妍

   與馬忠素未謀面,但這又有什么關系呢?近年來,在《文藝報》《中國文化報》《文學自由談》《中文學刊》等刊物上,我會不定時地讀到馬忠的兒童文學評論,兩年前,我還收到過他專門快遞來的兩本兒童文學評論著作。作為同行,我不禁留意于他的兒童文學批評與兒童文學研究。我尤其感興趣的是:在文學批評,特別是兒童文學批評吃力不討好的當下,他的兒童文學批評的意義何在?

   我先不回答這個問題。我們且來看看馬忠與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和兒童文學評論的機緣。

   馬忠,四川南江人,出生于上世紀七十年代,1990開始業(yè)余寫作,曾以“打工詩人”的身份從事詩歌創(chuàng)作。2004年,馬忠開始介入兒童文學研究,曾是浙江師范大學蔣風教授的非學歷在讀兒童文學研究生。2012年,馬忠正式涉足兒童文學批評,先是給他所熟悉的兒童詩人、作家的新書寫短評,后寫長文。迄今,馬忠已經由兒童文學評論和兒童文學研究的自發(fā)階段,進入到自覺階段,已漸成為一位頗具個人化特色的新世紀兒童文學批評者和兒童文學研究者。

   由此極簡履歷,我們不難看出,馬忠與兒童文學評論和兒童文學研究的機緣屬于非主流的個人化的寫作方式,而不是主流的“學院派”的寫作方式或體“作協(xié)派”的寫作方式,當然更不是市場化的多媒體的推送方式。這樣的非主流、非市場的寫作方式意味著馬忠的兒童文學批評和兒童文學研究帶有個人化的問題意識、立場、方法和言路。

   僅以《邊鼓點點》這本兒童文學評論集而言,便呈現了頗為個人化的特質:在本書中,馬忠選取邊緣視點,置身于當下兒童文學的創(chuàng)作現場和閱讀現場,發(fā)現繁榮的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和兒童文學閱讀的背后問題,既遵從兒童文學的文本世界的基本面,又體察兒童文學的文本世界構成的多維要素,通過短制的兒童文學評論和長篇的兒童文學研究,對當下兒童文學的現象和發(fā)展進行獨立發(fā)現和獨立判斷,深具個人化的目光和個人化的言路。

   《邊鼓點點》選錄了作者近年來發(fā)表在國內外不同刊物上的兒童文學評論30篇。全書設計為上、下兩編。上編15篇文章,是對當下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現狀、重要現象的思考和述評。這些文章多從作者所敏銳地捕捉到的具體現象出發(fā),延展至當下兒童文學界亟需反思的主要問題,提供出反思性和建設性為一體的個人化路徑。在辨析現象、探討問題、反思現象時,作者力求堅持獨立的客觀立場、得出審慎的判斷。下編15篇文章,是對部分名家名作、新人新作的評析和推介。在這些文章中,我們常常能看到一位兒童文學評論家對文本的足夠尊重,對文本外部世界的獨到體察,傳遞出獨屬于作者的兒童文學觀念。概言之,本書如“邊鼓點點”這一書名所內含的寓意:以個人化的兒童文學批評之“邊鼓”,通過“點點”工作,助力于新世紀兒童文學的發(fā)展。

   既然是“邊鼓”,本書作者如何看待兒童文學研究和兒童文學批評就是一個首要的問題。為此,本書作者對兒童文學批評者和兒童文學研究者的工作進行了重新定位。新世紀以來,兒童文學本質論不斷被解構,似乎兒童文學只是文化研究的副本,但本書作者仍然堅持兒童文學本質論,尊重兒童文學作品的審美基本面,不將兒童文學研究和兒童文學批評視為一種思想文化層面上地權力話語,而始終以謙卑的態(tài)度,用心與兒童文學作家交流、細心解讀兒童文學作品。本書作者之所以選擇這樣的自我定位,固然是表明了本書作者對當下不限于兒童文學領域的文化研究強制闡釋的不認同,但更表明了本書作者對兒童文學評論者和兒童文學研究者的本分的堅守。由此,本書作者對于兒童文學批評的寫作,首先從作品的閱讀中獲得真切的感受,有感而發(fā)。在本書作者看來,“如果不去深入作品,不把自己置身在創(chuàng)作者的情景中,揣摩他們的心態(tài)與情感,感受他們的酸甜苦樂,怎么去評說?更不要說讀不懂作品甚至不讀作品了?!保ū緯髡吲c筆者的微信交流)這種深入到兒童文學作家心靈世界和兒童文學作品的文本世界的寫作態(tài)度和解讀方法,使得本書中的《還兒童詩一張“娃娃臉”》《苦難中的溫情敘述——讀胡繼風長篇小說<長命鎖>》《兒童性與詩性的融合之作——讀王俊康的兒童詩》《以荒誕的形式呈現兒童關懷——讀杜梅兒童小說<媽媽變小的日子>》等文章發(fā)現了新世紀兒童文學作品中值得關注的思想價值和審美價值。總而言之,本書作者對兒童文學作品的評價尺度上,獨立、清醒,主張文學性、審美性、兒童性三者合一,同時也忠實于個人化的審美體驗和生活感悟。

   雖然是“邊鼓”,但本書的“點點”發(fā)現和判斷都源自一位兒童文學評論者和兒童文學研究者的生命意識和主體意識。兒童文學評論和兒童文學研究固然應該尊重作家和文本,但兒童文學評論和兒童文學研究并不是作家和文本的復讀機;兒童文學批評與兒童文學研究固然需要理論和方法,但并不是唯理論或唯方法的闡釋和解讀。兒童文學評論者在評價兒童文學作品時,應尊重兒童文學作家作品的基點,同時滲入評論者的生命溫度和主體感悟。正如魯迅在論及文學批評時,首先主張批評家尊重文學批評的常識,知曉“裸體畫和春畫的區(qū)別,接吻和性交的區(qū)別……”(《熱風·對于批評家的希望》),然后主張“就事論事”。依照魯迅的批評觀,從兒童文學評論者的角度而言,首先應知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之可尊”,繼而抱有“好處說好,壞處說壞”(《我怎么做起小說來》)的批評尺度。但“好處說好,壞處說壞”看似容易,實則高難,因為只要是批評,就難免帶有評論者的生命意識和主體意識。對此,本書作者非但并不刻意祛除生命意識和主體意識,反而適時適度地體現生命意識和主體意識。因為在本書作者看來,“一篇好的批評,必然可以讓人感受到文字后面活躍著的那個豐富、有力的靈魂。批評的前提,是必須有針對性,一定要建立在具體的文本之上,用自己獨到的眼光來解讀作品,體現批評是一門‘向作家提出有益告誡的藝術’,而不是空穴來風,人云亦云?!币舱蛉绱?,本書中的《中國當代兒童文學的生態(tài)意識》《好的兒童文學都是創(chuàng)意寫作》《在突圍中爬升》等文章帶有真切的生命感,也敢于對充滿爭議的兒童文學、兒童詩等關鍵概念作出主體判斷。

   即便是“邊鼓”,且“點點”工作,但本書作者不拒絕承擔兒童文學批評的使命。真正的兒童文學批評,必須是以現實人生為中心的,內置著作者對現實生活的關切目光。在本書中,我們看到的是新世紀兒童文學與新世紀中國社會現實的交融,更看到了本書作者以兒童文學批評的形式對新世紀兒童現實生活的進入,以及對新世紀兒童文學發(fā)展過程中的具體問題的反思?!秲和膶W需要高品質“點燈的人”》一文敏銳地發(fā)現了新世紀兒童文學閱讀熱中的一個迫切的現實問題:兒童文學閱讀市場上的“點燈的人”如何與為何應設有很高的門檻?《兒童文學的“禁區(qū)”和“尺度”》及時回應了2020年全國多地開展的“護苗2020”轉向行動所引起的論爭,認為兒童文學作家有責任向兒童“展示人生的全貌”。如是這樣的對新世紀兒童文學現象剖析的文章不再舉例,讀者不難看出本書作者對兒童文學批評使命的自覺擔當。

   《邊鼓點點》是馬忠公開出版的第三本兒童文學評論著作。本書是對他近年兒童文學評論的回眸與盤點,傳遞出他對兒童文學的熱忱,必將成為他再出發(fā)的起點。

作為同行,我由衷祝愿馬忠的兒童文學評論和兒童文學研究走得更長遠、更遼闊,更縱深。


  • 上一篇:“古硯微凹聚墨多”新詮
  • 下一篇:不遠的江南

  • 本文地址: http://v6.kbcmw.com/html/wh/kcwh/81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