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wǎng) >> 文化 >> 康藏文化 >> 瀏覽文章

天地清明

甘孜日報    2024年03月29日

◎鄭學富

清明既是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又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nèi)涵,民俗文化活動也是豐富多彩,概括起來說,清明節(jié)有兩大主題:踏青和祭祖,千古傳承,至今不輟。

清明時節(jié),春光明媚,草木萌動,生機勃勃,正是踏青春游的大好時光。清明踏青源于遠古農(nóng)耕祭祀的迎春習俗。西周時,迎春郊游于野外已成為禮制。《管子·小問》曰:“桓公放春,三月觀于野。”春秋時政治家管仲的這篇散文記述了齊桓公三月踏青,在田野里游賞的情景。到了唐朝,清明踏青已成為一種時尚,長安婦女郊野春游,是最快樂的日子,她們身著盛裝,相約踏青野外,其樂融融。杜甫有“江邊踏青罷,回首見旌旗”的詩句;孟浩然有“歲歲春草生,踏青二三月”的吟誦;白居易甚至說:“逢春不游樂,但恐是癡人”。

宋代清明踏青之俗更盛。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中描寫清明踏青春游之景:“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樹之下,或園圃之間,羅列杯盤,互相勸酬,都城之歌兒舞女,遍滿園亭,抵暮而歸?!北彼纬填棥督夹屑词隆访鑼懙酶由鷦樱骸胺荚G野恣行時,春入遙山碧四圍。興逐亂紅穿柳巷,困臨流水坐苔磯。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飛。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莫忘歸。”詩人張先的“芳洲拾翠暮忘歸,秀野踏青來不定”的詩句,寫出了郊野踏青的游人絡繹不絕,婦女乘車春游采集花草,到夜色降臨還不想回歸的情景。

人們在踏青春游中還舉行一些有益的游藝活動,如放風箏、蕩秋千、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活動。唐末詩人韋莊《長安清明》生動描述了清明習俗:“蚤是傷春夢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內(nèi)官初賜清明火,上相閑分白打錢。紫陌亂嘶紅叱撥,綠楊高映畫秋千。游人記得承平事,暗喜風光似昔年?!闭Z言清新,抒情委婉,贊美了盛唐清明氣象。

“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慎終追遠、飲水思源是清明文化的精神內(nèi)涵,傳承了中華文明的祭祀文化,抒發(fā)人們尊祖敬宗、繼志述事的道德情懷。清明節(jié)祭祖掃墓傳統(tǒng)源遠流長。《孟子》曾提及一個常到東郭墳墓前乞食掃墓祭品的齊國人,可見戰(zhàn)國時代已有掃墓之俗,而形成定制則始于唐朝,唐玄宗將清明掃墓列為“五禮”之一。為了方便官員回鄉(xiāng)祭祖掃墓,唐玄宗將寒食節(jié)、清明節(jié)合并在一起放假七天。白居易《寒食野望吟》描寫了清明掃墓時的情景:“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生死離別處。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币院髿v代沿襲唐制,從寒食到清明掃墓三日,“太學”放假三天,“武學”放假一天,讓師生掃墓郊游。南宋詩人高翥《清明日對酒》曰:“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贝嗽娒鑼懥巳藗兘o先人掃墓的情景和心情,語言樸素自然,感情細膩真摯。

民間祭祖掃墓,是懷著對先人的尊崇懷念之情,到墓前祭奠,剪除墳墓上的荊條雜草,整修墳墓前的樹木;添新土培墳、聚墳,立新墳頭;擺上祭品,焚燒紙錢,給先人磕頭祭拜?!兜劬┚拔锫浴访鑼懙溃骸叭虑迕魅?,男女掃墓,擔提尊榼,轎馬后掛楮錠,粲粲然滿道也。拜者、酹者、哭者、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錠次,以紙錢置墳頭?!?/span>

清明節(jié)祭奠祖先、感恩紀念、追古懷遠,這種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文化情結,在人們心中已深深留下烙印,化作民族的共同記憶?!督暇甘吭姼濉酚小肚迕鳌吩娫疲骸罢貜蛢跤耆缏?,郊野草青行跡加?;蛳蛄陥@尋志石,思親敬獻墓頭花?!?/span>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庇⑿巯攘沂俏覀兠褡宓募沽?。緬懷英烈,是對近代以來為爭取民族獨立、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犧牲英烈的深情禮贊,更是對中華民族精神根脈的守護與延續(xù)。新中國成立后,清明祭掃烈士墓、寄托哀思成為新民俗。每年清明節(jié),人們不約而同聚集到烈士陵園,悼念為人類的解放事業(yè)和祖國的安全而獻身的先烈們,以弘揚先烈精神,繼承其遺志。1955年清明節(jié),郭沫若吊張家口革命烈士紀念塔寫了一首詩:“烈士豐碑何巍峨,空中蕩漾紅旗歌。長垂塞上風云占,‘民族精英’永不磨?!备桧灹讼攘覟楦锩⒂芦I身的高貴品質,表達了無限崇敬的心情。


  • 上一篇:小菊
  • 下一篇:遠山

  • 本文地址: http://fissico.com/html/wh/kcwh/98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