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9年09月06日
1997年8月31日筆者拜訪嘉拉降澤先生的留影,左為康定縣政協常委黃啟勛先生。
六巴鄉(xiāng)(現已改稱貢嘎山鄉(xiāng))色烏絨(喝吾)村的希頗,便是當年“西吳王”居住的地方。
今天尚能見到的希頗地方“西吳王”王宮殘垣。
◎龔伯勛
在《藏人言藏》中,智慧保羅(謝國安)向英國駐打箭爐領事孔貝講過這樣一個故事:“查拉地區(qū)當時歸屬于木雅(舊譯弭約),木雅一名至今還在,此地在查拉往南約三天路程。那時有個木雅王,有天他出去打獵,在折多關口上打傷了一只鹿,于是朝查拉方向追趕而去。在經過一段又長又累的追逐后,他放棄了獵物,卻發(fā)現他置身于孔明扎寨的那條美麗的峽谷中。孔明熱烈歡迎他,允許他建一座房子(其遺跡就在天主教傳教所的后邊,至今仍叫“古衙門”),并承認他作為這個地區(qū)的首領?!?/p>
1977年8月31日,筆者拜訪住在爐城鎮(zhèn)中橋西側一商場樓上一套房中的明正土司后裔、時任甘孜州政協副主席的嘉拉降澤先生,也聽他講述過多少有些相似的故事。傳說,很早很早以前,從折多河到大雪山,是望不到頭的大老林,林子中各種各樣的野物無數,最多的是鹿子。有個最早最早來這里做大茶生意的大“沖本”(商人),住在折多山上的帳篷中,一天,他出去打獵,一箭射穿了一頭鹿子的肚子。那鹿子拖著腸子跑呀跑呀,從老遠老遠的山上拖到河邊,腸子全拖了出來,那靈獸最終倒下了。那“沖本”順著鹿腸子追呀追呀,追到了倒在子耳坡下折多河邊的獵物。就在這靈物指點的地方他修起了一座寨樓,這樓后來就成了土司官寨。于是百姓們就叫住在這鹿腸子拖來的官寨里的土司為“嘉拉甲布”,這土司就是住在鹿腸子上的王。藏語“嘉拉甲布”,就是嘉拉降澤先生祖先的稱號。
傳說終歸是傳說,豈能視作信史。不過,這兩則傳說也透出些來自民間的歷史信息。最引人注意的地方是,都說到“查拉”和與之相近的“嘉拉”這個詞。也就是說,打箭爐是“查拉”(嘉拉)的住地。從中可窺見民眾、特別是藏族群眾心中打箭爐的由來。這是其一。其二,也是更為重要之處,他告訴我們,“查拉”(打箭爐)這個地區(qū)的首領,就是來自離這里三天路程的木雅地方的“木雅王”。第三,來到這里的“木雅王”,受到內地王朝(以諸葛孔明作為化身)的歡迎,承認其作為這個地方的首領。
歷來,藏族人都稱“明正土司”為“嘉拉甲布”。傅嵩炑就曾注意到了這一點,在《西康建省記》中說,“考之番人未稱之為明正,聞人稱明正,且不識其為誰也。”就是說,一些藏族人只知有“嘉拉甲布”,不曉得“明正土司”是誰。
有史可考,木雅地方,秦漢時期是旄牛夷之所在,三國時蜀漢政權曾封旄牛夷的首領為“旄牛?毗王”,與中原王朝關系密切。隋唐時,史書上又稱旄牛夷為黨項羌。唐代,三千里黨項羌地方為吐蕃占有,始稱弭約,又譯作木雅,意為受吐蕃役使的地方。(《新唐書》中說:黨項“東距松州,西葉護,南春桑、迷桑等羌,處山谷崎嶇,大抵三千里”。后吐蕃浸盛,“地乃入吐蕃,其處者皆為吐蕃役屬,更號弭藥”。)木雅之名沿用至今。今之木雅,應屬歷史上的雪山黨項。公元九世紀中葉到十世紀初,唐、蕃先后消亡,原吐蕃地方進入諸王割據時代,也就是產生“格薩爾”的時代,所以在宋時木雅地方一度成為“卡拉國”。
“卡拉”“查拉”“嘉拉”都是藏語的漢譯名詞。藏語“甲布”,漢語可譯作“國王”“王”“酋長”“首領”。“嘉拉甲布”在這里譯成漢語就是“卡拉國王”。 難怪藏族人只知“卡拉國王”,不知“明正土司”為誰。
今屬康定縣的木雅,又分為上木雅和下木雅。下木雅的色烏絨地方,是木雅王曾住過的地方之一。民間又稱住在這里的王為“西吳甲布”(即“西吳王”),進而又附會出個“西吳國”來。從木雅貢嘎西邊那條叫色烏絨的山溝往南到打箭爐,正如傳說的那樣,早年一般要走三天?!对贰酚小昂任帷钡挠涊d,“喝吾”“色烏”都是藏語的音譯,藏語“絨”為山溝之意,指的就是這個色烏絨。元世祖忽必烈征滇,沿大渡河、金沙江而進,得到沿途部落首領的大力支持。長河(大渡河)西的“西吳王”自然也不例外。所以在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冬十月壬戌,魚通巖州等到處達魯花赤李福,招諭西番諸族酋長以其民入附,以阿奴版的哥等為喝吾等處總管,并授璽書及金銀符。”得到蓋有皇帝大?。ㄓ癍t)文書和金銀符,朝廷正式任命為“喝吾”總管的酋長(木雅王)阿奴版的哥,之后從色烏絨遷到打煎爐,不僅成為朝廷認可的“長河西土官”,還作了“四川分省右丞”。我們是否可以判定,“木雅王”遷爐的時間應在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之后?1267年距今740多年,以此推算,如前文所說:今天西爐(康定城)的歷史,大約為700年!再者,若從宋代的“卡拉國”算起,說“明正”歷四十二代,不能說沒有一點來頭。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