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wǎng) >> 文化 >> 康巴人文 >> 瀏覽文章

異彩紛呈的康巴美術

甘孜日報    2021年03月19日

   ◎張春文

   司徒活佛司徒·卻吉迥乃不僅本人擅長繪畫,還培養(yǎng)了一批杰出繪畫人才。這時期噶孜畫派最大的特點是美學思想活躍,注重寫實手法,構(gòu)圖自由多變,素材多從生活中提煉,注重人物造型個性化,注重景物描繪和意境渲染。噶孜畫派的形成和興盛主要在西藏昌都的噶瑪?shù)に_寺、四川德格八邦寺和青海玉樹地區(qū),因而這三個地方被稱為康巴畫派的三大繪畫基地。17世紀,還有一些佛學大師和高僧,如八邦寺第一世司徒曲吉龔勒和第14代噶瑪巴勝秋多吉、佛學家牛米旁·朗加降措、八邦貢珠·顏登降措、甲瑪美真等人,就一直致力于噶舉派繪畫的研究和教學,并產(chǎn)生了許多繪畫著作,如《闡述亮度無意寶》、《闡述太陽光》、《色彩學》、《軸畫學》、《智者繪畫史》、《構(gòu)圖與比例》、《繪畫哲理》、《繪畫與細作知識》等,使噶舉繪畫,形成了系統(tǒng)的理論體系。

   到了19世紀和20世紀前期,把康巴繪畫推向一個嶄新階段的,是通拉澤翁、普布澤仁等一批藏學家和高僧。通拉澤翁他不僅精通佛學、醫(yī)學和文學,著有許多著作,還是一位杰出的美術理論家和畫家。他發(fā)揚傳統(tǒng),集各家之長,用驚人的智慧和超常的創(chuàng)造力把藏畫藝術提高到一個新水平,贏得了雪域高原神奇畫家的美譽。通拉澤翁10歲時因為舅舅送給他《和睦四端》和《六長壽圖》兩幅版畫而從此與藏畫結(jié)緣,并出家到八邦寺學習繪畫,15歲參與了嘎托寺《著名上師傳記》系列軸畫的繪制。1932年他到西藏色拉寺佛學院深造佛學內(nèi)明學,后擔任了十六世噶瑪巴的秘書。40歲后他的畫藝趨于成熟,回到了八邦寺后陸續(xù)繪制了《噶舉派大師傳記》系列唐卡150多幅,并為德格印經(jīng)院繪制了《釋迦牟尼三師徒》《十六羅漢》《四大天王》等重要作品40我幅。到1988年去逝,他親手繪制大小唐卡畫和壁畫9000余幅,培養(yǎng)弟子1000多名。他的很多作品被視為康巴繪畫的典范,如為八邦寺頂樓繪制的《金剛大持》及大門兩側(cè)的四大天王和生死輪回圖、37歲繪制的《釋迦牟尼神變》15幅唐卡、40歲時繪制的護法十三尊佛系列軸畫、45歲時繪制的噶舉大師傳記系列軸畫、55歲時為德格印經(jīng)院繪制系列印板畫、68歲時為八邦寺印經(jīng)院繪制的《蓮花生大士八相》系列印版畫等。這些作品在國內(nèi)外美術界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已成為絕版珍品。20世紀后期,又出現(xiàn)一批技藝高超的畫家,他們繼承傳統(tǒng),汲取新生活營養(yǎng),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使康巴畫壇再度煥發(fā)勃勃生機,其中一批畫家的作品在海內(nèi)外都享有盛譽,為中國美術描下濃重的一筆。

   康巴繪畫歷經(jīng)500年發(fā)展,眾多德高望重的高僧巨匠、民間畫師和傳人,用絕世的工巧、心靈的真善創(chuàng)造了難以計數(shù)的藝術珍品。這些作品以其鮮明的地域風格、醒目的民族特色、豐厚的文化審美內(nèi)涵而形成了獨特的康畫派,在藏族美術、中華美術和世界美術的圣殿里可謂獨領風騷。


  • 上一篇:理塘糖廠
  • 下一篇:土木建造

  • 本文地址: http://fissico.com/html/wh/xkbrw/69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