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2年01月14日
◎仁丹
各日瑪牧民的食物主要有:糌粑、連麩面、豌豆面、大米等糧食、曼青、蘿卜、土豆、人參果、菥蓂、藏茴香等蔬菜和野生蔬菜以及酸奶子、綿羊酸奶、牛奶、酥油、奶渣、酸奶餅、包子、所協(xié)(乳桶脂)、人參果酥油湯、所協(xié)酥油湯、酸奶酥油湯、酥油包子、奶渣包子、土豆包子、野韭菜包子,各種肉類、各種藏式點心(漢族同胞稱作三和一)、各種水果等。
喝的主要有:清茶、酥油茶、酥油湯、大米稀飯、牛奶、奶茶、達爾瓦(脫脂奶)、酸奶湯、青稞酒和白酒等。
各日瑪村的吃飯的頓數(shù)是按照天氣的長短、少吃多餐的原則安排的:春夏兩季天氣比較長,每天要吃六頓飯,但主食不多。秋冬兩季天氣比較短,每天只吃四五頓飯。
(一)“所協(xié)”:在漢語里譯作乳桶脂。是擠奶桶里放上細小的灌木,擠奶時在細灌木上粘上牛奶中的沉淀物經(jīng)過較長時間的積累形成的一種極具營養(yǎng)的食品。木雅地區(qū)“所協(xié)”的制作方法是在擠奶的大小桶里把灌木藤條盤置于里面,每天擠奶時都會在藤條上粘上一定的牛奶沉淀物。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藤條上的牛奶沉淀物很多。這時,牧女們把手洗凈后,用木質(zhì)刮刀把每根藤條上的牛奶沉淀物刮下來放入一口鍋里和酥油一起熬。熬開后家人一起品嘗,剩余的冷卻后,讓它自然干燥后存儲。存儲的“所協(xié)”是冬春缺奶季節(jié)最好的食品,很好吃。同時,“所協(xié)”還對眼疾、耳疾、象皮病、黃水病有一定療效?,F(xiàn)在“所協(xié)”已經(jīng)成為比較稀有的食品了。制作“所協(xié)”所用的藤條要把皮刮干凈。刮藤條皮是個很難的事情。我小時候多次幫助媽媽刮藤條皮。藤條皮刮干凈后就要放入奶桶里,要排列有序,不能亂放。
(二)酸奶餅子:把牛奶放到奶桶里上下抽動攪拌棒,讓酥油分離后出來倒入鍋中,取出漂浮在面上的酥油,剩下的奶水里按比例加入一定的酸水煮。奶水熬開后先讓老人和小孩品嘗,剩下的做出各種形狀放在木桶或鍋里,外面裹上衣物保溫,讓其自然發(fā)酵。數(shù)天后,揭開保溫用的衣物,酸奶餅子就做成了。酸奶餅子對膽囊疾病、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肥胖、消化等有輔助治療作用。酸奶餅子是木雅地區(qū)獨具特色的食物之一。
(三)包子:木雅地區(qū)飲食文化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的包子還有一個故事。從前,格薩爾王到內(nèi)地時,在康定、瀘定等地逗留了一段時間。當時,由于需要防范敵人而不能白天燒火熬茶。木雅地區(qū)的老人們知道這一情況后利用他們的聰明智慧發(fā)明了包子。格薩爾王和隨從們吃了都很滿意,克服了白天不能燒火熬茶的困難。當時的包子是糌粑包子,也就是把糌粑、酥油合在一起做成餡,好吃且比較容易存放,餡里和有糖,味道更好,方便帶到路上。因此,格薩爾王非常滿意。這是老人們講的包子的故事。
后來,包子有了各種不同的餡,有酥油包子、酸菜包子、酸奶餅子包子、野韭菜包子、奶渣包子、元根包子、洋芋包子、肉包子等等。包子由木雅人發(fā)明,后來傳遍整個涉藏地區(qū)。包子在藏語中叫“頗洛”。這個名字有兩個意思:一是過去所有男性都要出征去打仗。收拾行囊時把衣物、食物全部裹成一個包裹栓到馬鞍上。收拾的行囊就叫“頗洛”。還有一個意思是做包子時要把包子做成“大肚子”,人吃了包子,肚子要鼓起來。因此得名“頗洛”(意為大肚子)。
(四)糌粑:青稞變成糌粑要經(jīng)過三個步驟:先用水把青稞洗干凈后曬干,然后把曬干的青稞炒熟,第三步把炒熟的青稞用水磨或鋼磨磨成粉就是糌粑。青稞是藏民族獨有的食物之一。青稞糌粑可以輔助治療糖尿病、肝病、肺病、風濕等疾病。在有些地方把所有磨成粉的東西統(tǒng)稱糌粑。例如,玉米粉叫玉米糌粑,還有豌豆糌粑、蕎麥糌粑、人參果糌粑等等。青稞糌粑中最好的是白青稞糌粑和黑青稞糌粑。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