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0年05月20日
◎本網(wǎng)記者 張亞賢
古語有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兩件事是文化人的標配,一是讀書,二是旅行。當一個人讀的書多了,知識儲備量就大;走的地方多了,見識就廣了,思考問題就會深刻,內(nèi)心也更豐富。
旅游的目的,本來是追求一種高級的精神享受。如今,旅游已經(jīng)成為人們?nèi)粘蕵飞畹闹匾x擇。有人曾調(diào)侃說,“旅游就是從自己活膩的地方到別人活膩的地方”。話雖尖酸,卻一針見血。有社會學家說,旅游者心理的共性無非是“求新、求知、求樂”,也是鞭辟入里。沒錯,旅游能夠帶給人很多收獲和愉悅,所以人們不惜跨越千里萬里,就是想獲得平時得不到的知識、體驗和快樂,活出新意、活出品質(zhì)。但怎么才能保證旅游的質(zhì)量,做到文明出游、健康無憂呢?
文明旅游 快樂出行
旅游是文明的產(chǎn)物,文明是旅游的內(nèi)核。文明出游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但每每提起,依然覺得重要且必要。在疫情防控常態(tài)化的特殊時期,文明出游也是一道保護自己、惠及他人的生命防線,在我們旅行的背包里,應(yīng)裝著文明,只有文明一路作伴,才有一路的好風景;只有文明出行,才能快樂隨行。
毋庸諱言,現(xiàn)實生活中,有些游客在游玩的過程中往往無視“文明”的存在,肆意踐踏“文明”的現(xiàn)象隨處可見。景點里明明懸掛著“禁止攀爬”的警示標語,但還是有人視而不見,爬到山石或者塑像上去拍照;公共場所的墻壁上張貼著“嚴禁吸煙”字樣的警示,但還是有人置若罔聞,仍然在旁若無人地吸著香煙;在不允許拍照的博物館里,一些人偏偏就喜歡“任性”地舉起相機……雖然這些不文明行為局限于少數(shù)人,卻大煞風景,它像一面鏡子,折射出一個事實:一些人還遠沒有學會“文明出游”這門必修課。
文明出游雖是個人的行為,但影響的卻是公共的利益。文明出游不能僅僅是一句口號,更應(yīng)該成為一種習慣,真正落實到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實踐中。外出游玩,既要做悠閑愜意的“觀賞者”,也要做自然風光的“守護者”,要爭當文明旅游的踐行者。這就要求我們要旅游過程中要遵守公共秩序和社會公德,愛護旅游資源,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珍惜文物古跡。充分尊重所到國家、地區(qū)的文化習俗和宗教信仰。注意言談舉止,摒棄不良習慣,以文明的言行舉止為自己加分,為出游添彩。
安全有序 健康無憂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不僅給旅游行業(yè)帶來了沖擊,同時也給健康出游帶來了一次“大考”。疫情尚未結(jié)束,防控還不能放松,“安全游”除了景區(qū)做好相應(yīng)的措施,個人也需要做好密切配合,要服從疫情防控期管理規(guī)定,佩戴口罩,主動配合景區(qū)工作人員進行體溫檢測、信息登記等防控工作;游玩時盡量避開人群、分散游覽,避免到封閉、空氣不流通和人員密集的地方去,自覺與其他游客保持間距;積極踐行“公筷公勺”“光盤行動”,拒食野生動物,做到文明用餐。
文明、健康旅游事關(guān)你我他,需要得到每一個人的關(guān)注和重視,這既是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健康考慮,也是為了獲得更安心更愉快的旅游體驗。為遵守禮儀規(guī)范、文明出游的行為點“贊”,對有損文明城市形象、違背社會公德的行為說“不”,共同加大文明旅游宣傳力度,樹立文明、健康旅游風尚,不但能推動旅游行業(yè)提質(zhì)升級,也能為全社會的文明進步添加強勁動力。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