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wǎng) >> 新聞 >> 社會民生 >> 瀏覽文章

古稀老人的家國記憶

甘孜日報    2019年07月03日

吳正生和扎呷母子在一起。

        ◎本網(wǎng)記者 馬建華 文/圖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白玉縣麻絨鄉(xiāng)麻絨村的村民扎呷走過了73年的風風雨雨,往事如煙,不堪回首。過去,她們一家住在高山之巔,住房破敗,不避風雨,下一趟山“兩頭黑”,身心疲憊,到一趟鄉(xiāng)政府都是一種奢望。她陪伴著10多頭牦牛,從春夏走到秋冬,她的視野和生活環(huán)境從來都沒有離開過巍峨險峻的大山,因為生活在大山深處,她和她的子女都沒有接受過教育,大山之外,對于她來說,那是一個遙遠而未知的世界。如今,通過精準扶貧,她家不僅住進了國家補貼修建的新房,還在合作社的帶領下,一年有了數(shù)萬元的收入。

        撫今追昔,老人滿是皺紋的臉上刻滿了歲月的滄桑,也寫滿了今天的幸福。

       感慨  舊貌化云煙 滿目皆春色

       “扎呷大娘,今天中午吃啥?”6月29日,四川旅游學院派駐麻絨村的第一書記吳正生從鄉(xiāng)政府出發(fā),10多分鐘便來到了扎呷的家。

       這是一幢220平方米的藏式建筑,房前院壩里有一塊蔬菜大棚,大棚里的黃瓜、白菜、豇豆綠意蔥蘢。屋內(nèi)陳設雖然簡單,電視機、洗衣機、冰箱卻一應俱全。

      “白菜蛋湯,青椒炒肉絲?!痹葷M臉笑容地對吳正生說,“來得早不如來得巧,你和我一起吃午飯吧。”

      “我剛吃過午飯,想上來看你,家里還過得去吧?!眳钦谠鹊纳磉?。老人趕忙沏茶,熱情周到,溫馨的家里其樂融融。

      “日子過得舒坦,去年,我的兒子牛麥揀獐子菌賣給合作社,合作社按照市場價收購,晚上他又在合作社清潔獐子菌,每晚可以掙60元錢,光獐子菌收入就有8500元;蟲草收入有2萬多元;惠民性補貼還有2萬元,去年的收入就有5萬元。房子是國家修的,吃的、住的、穿的都不愁了,日子好過得很?!痹壤先诵β暲世?,笑聲里充滿了對美好生活的滿足和自豪。

      “沒有想到,你年齡這么大,對家里的收入還了如指掌。”吳正生高興地說,“你們的日子過紅火了,我們就放心了,你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努力的方向?!?/p>

      “家里每項收入是怎么來的,牛麥都會告訴我,我也是一家之主嘛?!崩先伺d高采烈地說,“國家實施精準扶貧政策后,特別是幫助我們修建了住房,我就對兒子說,我已經(jīng)老了,身體大不如前,但你不一樣,有手有腳,身體健康,要多想辦法多掙錢,國家的政策再好,也不養(yǎng)懶人,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增加收入,要對得起黨和政府對我們的關心。”

      “以前,我們就住在那里。”扎呷老人吃完飯,與吳正生走出屋子,指著白云繚繞的山巔說。

      順著老人手指的方向望去,陡峭的山峰十分險峻,很難想象,處于原始封閉狀態(tài)的生存環(huán)境是多么艱辛。扎呷家曾世世代代居住在那里,所謂的住房不過是用幾根木棍搭建起來的棚子,后來,經(jīng)過幾代人的努力,終于修建了三間土坯房,牦牛用去一間,一家人擠在兩間狹小潮濕的房子里。夏天雨水多,房子漏雨,就只有加蓋一些草;房子光線不好,因為不通電,只有用松脂或油燈照明,如此年復一年。家人帶著有限的奶制品或者菌子、貝母等山貨,在荊棘叢生的小道上走4個多小時的山路,到鄉(xiāng)政府駐地完成交易后,用微薄的收入購買茶葉、鹽巴等生活必需品,縫制一套新衣服往往要穿上三年。

      “我以為我會像我的父輩那樣,在貧窮潦倒中過完余生,沒有想到,在我一大把年紀的時候,趕上了好時光?!痹壤先苏劦浇裉斓男腋I睿唤癫娠w揚。

      感受   好政策帶來生活品質(zhì)提升

生活的轉(zhuǎn)機發(fā)生在2016年,縣上決定對缺乏基本生存條件的高山牧民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組像攀巖般歷經(jīng)千辛萬苦,來到扎呷家開展動員工作。盡管道路和電都不通,生活十分艱難,但扎呷還是有些故土難離的情結(jié)。兒子牛麥窮怕了,對工作組規(guī)劃的易地扶貧搬遷心向往之,他勸父親,搬到山下去,對后代百利而無一害。

       于是,扎呷和另外幾戶人家搬遷到了距離鄉(xiāng)政府僅十多分鐘路程的半山腰。按照人均25平方米的標準,扎呷一家享受到了10萬元的建房資金,縣上又籌資1萬元,給家家戶戶統(tǒng)一購買了家具,不花錢能夠住上了新房。搬進新房那天,扎呷老人走進寬敞的房間,撫摸著嶄新的家具,她拉著工作組的手泣不成聲地說,是共產(chǎn)黨讓她在有生之年住上了新房子,讓她看上了電視,兒子還用上了手機,真像做夢一樣。

       搬進嶄新的住房,扎呷老人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送孫子到鄉(xiāng)中心校讀書。她語重心長地對兒子說:“過去,我們住在山上,因為家里窮,沒有能力也沒有條件送你們?nèi)プx書,現(xiàn)在國家政策這么好,送娃娃讀書又不要錢,還管吃管住,我們不能再讓下一代沒有文化了,接受教育過后,她們的日子會比我們過得更好?!?/p>

      “你能夠過上今天這樣幸福美好的生活,我真替你感到高興。”吳正生告訴扎呷老人,派駐的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員與縣鄉(xiāng)干部一道,都在想辦法,充分挖掘當?shù)靥厣Y源,發(fā)展長期穩(wěn)定的致富產(chǎn)業(yè),讓村民有穩(wěn)定的收入來源。

      “現(xiàn)在交通方便了,買賣運輸也方便了,去一趟白玉縣城只要一個多小時,到康定也就6個小時,現(xiàn)在的年輕人要想去外面看看,可以說走就走?!痹壤先烁袊@,她經(jīng)常教育兒子,國家政策這么好,要抓住時機多掙錢,將來爭取買一輛小車,要到外面去旅游也可以隨時走。

      今年初,牛麥在村民大會結(jié)束后說,今年,準備在自己家的大棚種植豇豆,以前沒有種植過,希望能給予技術指導。吳正生立刻騎上摩托車,前往牛麥家,以走村入戶的形式進行了蔬菜種植指導。吳正生發(fā)現(xiàn)農(nóng)戶對蔬菜后期管理不當,薄膜有多處損壞,導致室內(nèi)溫度不平衡。吳正生聯(lián)系縣農(nóng)牧農(nóng)村局對大棚薄膜進行了更換,同時,針對白菜、豇豆和黃瓜等相關蔬菜的種植注意事項,對農(nóng)戶進行了培訓。

      “你看,你教我家種的黃瓜、白菜、豇豆長得多好。”扎呷老人感激地對吳正生說,“多虧你帶著技術人員上門來教我們種菜,現(xiàn)在,我們除了吃酥油、糌粑外,還吃大米飯,吃上新鮮的蔬菜?!?/p>

      “因為不知道這里的氣候條件適合種什么品種的蔬菜,我們都還在試種探索中,我們會通過試驗,逐步增加蔬菜品種,提高村民的生活質(zhì)量?!眳钦f。

      午后的陽光明媚溫暖,山下整齊的田壟上,萬壽菊、硫磺菊、波斯菊、孔雀草、金盞菊、薰衣草和百日草競相綻放,成片的花海吸引了大批市民和游客拍照留戀。扎呷老人望著如詩如畫的美景,心里像喝了蜜一樣甜。


 

  • 上一篇:縣委書記大接訪傾注真情解民憂
  • 下一篇:甘孜警方提醒:詐騙方法千萬條 防護要點要牢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