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社會民生 >> 瀏覽文章

糌粑香飄吾心安——走近鄉(xiāng)村匠人扎呷

甘孜日報    2022年08月05日

扎呷展示.jpg

扎呷展示水淘糌粑的制作技藝。

扎呷為觀展者講解水淘糌粑的制作。


◎本網記者 蘭色拉姆 文/圖

“糌粑廠房要擴建,部分廠房還得維修?!币辉?,扎呷又開始了忙碌。這些年來,他的心思和精力都傾注在糌粑之上,心里始終想到是“糌粑香飄吾心安”。

扎呷是四川省非遺代表性項目“水淘糌粑”傳承人,也是鄉(xiāng)村振興大道上一名前進的匠人。他用熱愛和堅持發(fā)揚祖輩技藝,他用創(chuàng)新和奉獻帶動村人致富,走上了一條敢用時間來驗證的無悔人生路。

以“心”傳藝,糌粑走上“大舞臺”

柳綠花紅,風暖天清,夏天的俄絨村,處處洋溢著生機。身處這方溫暖的土地,扎呷總覺得自己是幸運兒。在他看來,每天喝酥油茶吃糌粑,做喜歡的事情就是最大的幸運。

喝酥油茶吃糌粑,這對扎呷來說再平常不過。不過多年前,他還不曾料到自己會與糌粑產生深厚的淵源。

受家人影響,年少時,扎呷就懂得制作糌粑的技藝。洗青稞、炒青稞、磨青稞……一系列的工序經反復實踐刻進了扎呷的內心,這為他后來結緣糌粑打下了堅實基礎。

轉折是在2005年開始的。這一年,扎呷注冊成立甘孜縣德瓊莊園農業(yè)文化有限公司,專門從事糌粑的制作和銷售。通過十多年的努力,公司的明星產品“水淘糌粑”,已成為甘孜州特色產品中的閃亮名片。

“不想讓先輩傳下的技藝消失!”提及當年的選擇,扎呷樸素的話語背后是堅定,更是責任。隨著社會經濟發(fā)展,一些現代化產物闖進俄絨村,挑戰(zhàn)著當地的“老技藝”,其中包括水淘糌粑。扎呷表示,水淘糌粑聚集著先輩智慧、地方文化、特色技藝等,作為在它滋養(yǎng)下成長的一輩,自己應當為它煥發(fā)時代活力做點事。

公司成立初期,扎呷總是忙得焦頭爛額。食品產品認證申請、產量保障、產品銷路、身邊人的質疑等等,他算是孤身扛下了所有。好在他堅信:“一旦開始就沒了退路,只要過程盡了全力,結果一定不會很壞?!?/p>

工作中,扎呷精益求精,深知做好品牌的重要性。于是從選用優(yōu)質青稞、風干篩好,到翻炒青稞、磨出細面,再到產品包裝、出廠銷售。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有扎呷的身影。

人工翻炒是水淘糌粑特色之一,扎呷表示,人工炒青稞能保證最佳火候,炒出色香味更佳的青稞。水淘糌粑制作過程中,為確保產品的“原生態(tài)”,扎呷保留了很多傳統(tǒng)工藝。同時,他還注重產品包裝的創(chuàng)新,巧妙地將藏民族文化融入其中,使水淘糌粑兼具內涵和顏值。

水淘糌粑不僅在甘孜州熱銷,還遠渡重洋到了馬來西亞、英國等地。水淘糌粑知名度打開后,村里不少年輕人開始主動學習糌粑制作技藝,這讓扎呷看到了新的希望。

值得一提的是,水淘糌粑還成為了甘孜縣文化旅游資源開發(fā)研究項目。甘孜縣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將水淘糌粑文化融入甘孜旅游資源開發(fā)中,既能增加甘孜的旅游特色,又能促進水淘糌粑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從水淘糌粑飲食文化空間的建立、嵌入當地其他節(jié)日文化中、政府制定規(guī)范化政策,一定程度上可為其他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fā)起到借鑒作用。

以“情”耕耘,糌粑成了“致富寶”

相較于其他流通于市場產品不同,水淘糌粑是典型的“三無產品”:無環(huán)境污染、無藥物污染、無化學加工。經過多年的努力,水淘糌粑先后獲得“甘孜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圣潔甘孜十大類知名產品”“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殊榮。

水淘糌粑所需的原材料黑青稞,生長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因其一年一熟、產量低、生長周期長等特點成為青稞中的極品。黑青稞在種植過程中未使用任何化學農藥,加之本身具有耐寒、耐高海拔、耐干旱、耐土質貧瘠等特點,造就了黑青稞能吸收高原天然養(yǎng)分自然成長成熟的特性。水淘糌粑在制作過程中,用泉水清洗、太陽曬干、柴火炒熟、水磨碾壓等最原始最天然的制作工藝,保留了黑青稞原有的豐富營養(yǎng),成就了麥香味獨特、入口爽滑的糌粑。

憑借著這些天然的優(yōu)勢,2017年7月,扎呷實施水淘糌粑生產擴容項目,讓水淘糌粑的品質進一步提升。

“要讓水淘糌粑走向更廣闊的舞臺!”這是扎呷多年如一日的初心。為堅守初心,扎呷先后多次參加文博會、西博會和各類技能比賽等活動。一次活動中,水淘糌粑受到了不少顧客的青睞,原本預計的是7天的貨量,一天就全部賣完,這讓扎呷更加堅定了做好水淘糌粑的決心。

扎呷說他的根在雪域高原,水淘糌粑的根在甘孜。每到青稞成熟的季節(jié),他便奔波在雪域高原,忙著收購青稞,并聘請當地農牧民到公司工作,這讓水淘糌粑縱身一躍,成為當地的致富法寶。

目前,德瓊莊園水淘糌粑目前產能達300余噸,公司年銷售額達380余萬元,每年能帶動80余戶青稞種植戶每戶實現增收10800元。

“因為我開了這個廠,鄉(xiāng)親們不再把青稞當成產品而是商品,不僅提升了青稞的價值,還增加了農牧民的收入??粗麄冮_心數錢的樣子,我也跟著高興。”扎呷說道。

近兩年來,很多產品受到了疫情影響,水淘糌粑卻憑借自身優(yōu)勢,闖出了一片新天地。據扎呷介紹,“線下+線上”的銷售模式確保了水淘糌粑的銷量平穩(wěn),加之人們對綠色健康食品的認可,今年水淘糌粑也不愁銷量。

毫無疑問,今天的俄絨村,村民們正依靠糌粑走向更加寬闊的致富路。一路走來,扎呷專注于青稞的生長過程、糌粑的制作技藝,用獨特的視角展示著藏民族民間技藝之美、藏民族天然美食之美。

如今,水淘糌粑從果腹之物發(fā)展為文化媒介,扎呷的辛勤耕耘算是有了收獲。扎呷也堅信,在鄉(xiāng)村振興的大道中,水淘糌粑將迎來新的機遇,自己必須迅速反應,緊抓機會,爭取讓水淘糌粑再次換新顏。


  • 上一篇:網絡中國節(jié)·七夕丨七夕:夜賞牛郎織女星,感受千年浪漫情
  • 下一篇:沒有了

  • 本文地址: http://fissico.com/html/xw/shms/82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