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wǎng) >> 新聞 >> 黨政要聞 >> 瀏覽文章

英雄的禮贊 奮進的凱歌——致敬共和國勛章、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

新華社    2019年09月29日

  這是一個個熠熠生輝的名字,這是一段段感人至深的事跡——

  70年崢嶸歲月,他們堅守愛國心、心懷報國志,將個人夢想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連。

  70年華彩年輪,他們守初心、擔使命,以卓越功勛和崇高精神感召億萬國人,匯成助推國家發(fā)展進步的雄渾力量。

  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作為共和國勛章、國家榮譽稱號的獲得者,即將走進國家殿堂,接受黨和人民的最高禮贊!

征程與功勛

  2019年7月26日,北京京西賓館,一張照片定格珍貴瞬間:

  習近平總書記在這里會見全國退役軍人工作會議代表并同大家合影留念。當看到94歲的老英雄張富清,習近平總書記俯下身,雙手緊握住老人的手,深情地說:“你是全黨全國人民的楷模!”一時間,掌聲四起。

  這是對英雄的致敬,更是對英雄模范的禮贊!張富清,94歲,原西北野戰(zhàn)軍戰(zhàn)士,曾在槍林彈雨中九死一生,戰(zhàn)功赫赫;從部隊退役后,他選擇扎根偏遠山區(qū),一心為民,默默奉獻……雖歷經(jīng)風雨,老英雄仍堅守初心,不改本色,忠貞不渝。

  千里之外的廣西南寧,共和國勛章獲得者李延年在中秋節(jié)前夕如愿來到了軍區(qū)軍史館,看望昔日的戰(zhàn)友,問候他們“中秋快樂”。

  烈士墻面前,李延年駐足凝視良久。這位參加過解放戰(zhàn)爭、抗美援朝戰(zhàn)爭,為建立新中國、保衛(wèi)新中國作出重要貢獻的戰(zhàn)斗英雄輕撫著犧牲戰(zhàn)友的名字,眼里噙著淚水。隨后,他緩緩舉起右手,莊重地面向烈士墻敬了軍禮。

  這是一名老兵飽含深情的致敬,更是英雄向時代展示的英姿。

  新中國70年歷程,多少忠義志士為國鞠躬盡瘁,多少拳拳赤子為民奉獻一生。

  1967年6月17日8時,羅布泊沙漠腹地,一聲“東方巨響”震驚世界: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從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到第一顆氫彈試驗成功,中國僅用了2年零8個月,速度世界第一。

  這一天,讓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于敏終生難忘。他曾隱姓埋名28年,將畢生心血投入到國家核武器研究事業(yè)當中,填補了中國原子核理論的空白,為氫彈突破作出卓越貢獻。

  承載國家使命,身肩千斤重擔。一次核試驗前的討論會上,壓力和緊張籠罩在人們心頭。突然,只聽到——“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于敏背誦起了《出師表》。那一刻,在場的人無不淚流滿面。

  “如果革命需要我一次把血流光,我可以一次流光自己的血;如果革命需要我一滴一滴地把血流光,我就一滴一滴地流光。”1950年,24歲的黃旭華入黨轉(zhuǎn)正,在匯報思想時這樣表明心志。

  作為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shè)計師,黃旭華“深潛”報國三十年:悄然離家時,還是風華正茂;歸來與親人相擁時,已是華發(fā)滿頭。

  在黃旭華和同事們的共同努力下,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遼闊海疆從此有了護衛(wèi)國土的“水下移動長城”。

  “這輩子沒有虛度,一生屬于核潛艇、屬于祖國?!秉S旭華的話擲地有聲。

  崢嶸皆本色,不悔是初心。為了國家的強盛,多少赤子燃燒了一生!

  我國人造衛(wèi)星技術(shù)和深空探測技術(shù)的開創(chuàng)者之一孫家棟說:“國家需要,我就去做!”他被稱為中國航天的“大總師”,一生與中國航天事業(yè)的發(fā)展緊緊相依,為我國突破衛(wèi)星基本技術(shù)、衛(wèi)星返回技術(shù)等作出卓越貢獻。

  幾十年潛心鉆研傳承創(chuàng)新、甘冒風險以身試藥……諾貝爾生理學(xué)或醫(yī)學(xué)獎得主屠呦呦執(zhí)著一生,讓中醫(yī)藥造福全人類,89歲仍在科技攻關(guān)一線孜孜不輟,詮釋著一名科學(xué)家“心中有國家、造福無國界”的大愛情懷。

  “這是英雄的祖國,是我生長的地方,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到處都有青春的力量……”當年近九旬的郭蘭英再次唱響《我的祖國》時,歌聲依然如烈火般熾熱。這首被她稱為“生命之歌”的歌曲,唱出了中國人民的頑強不屈和對祖國的赤誠熱愛,早已成為所有中華兒女心中的“生命之歌”。

赤誠與信仰

  金秋9月,太行深處,碩果累累,玉米飄香。在山西省平順縣西溝村的田間,申紀蘭像往常一樣,穿上藍色外套,和農(nóng)民們一起勞作。盡管90歲高齡,她的一招一式卻充滿力量。

  申紀蘭一生不曾離開勞動,“勿忘人民、勿忘勞動”的樸實名言,是這位老共產(chǎn)黨員畢生恪守的信條。

  她積極維護新中國婦女勞動權(quán)利,倡導(dǎo)并推動“男女同工同酬”寫入憲法;她勇于改革,大膽創(chuàng)新,為推動老區(qū)經(jīng)濟建設(shè)和老區(qū)人民脫貧攻堅作出巨大貢獻;她還是唯一連任十三屆的全國人大代表,見證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誕生與成長,為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作出積極貢獻……

  她像一棵勁松,堅韌挺拔,用堅強與樸實在新中國的歷史上寫下傳奇。

  八百里太行,巍峨雄奇,“傳奇”仍在續(xù)寫?!拔沂寝r(nóng)民的兒子,看不得農(nóng)民受苦……作為一名黨員,我有責任、有義務(wù)為太行人民脫貧致富做實事。”在這片光榮的土地上,作為青年教師的李保國早早就立下了“初心”。

  35年間,他每年深入基層200多天,利用科技興農(nóng)讓140萬畝荒山披綠,帶領(lǐng)10萬農(nóng)民脫貧致富。常年高強度的工作讓李保國積勞成疾。最終,他拖著疲憊的身體睡去,再也沒有醒來。

  他是一粒種子,生根開花,以赤誠為民的情懷在百姓心中樹起一座豐碑。

  朱彥夫1949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黨齡與新中國同歲。

  在抗美援朝戰(zhàn)場上,他失去四肢和左眼,成為一級傷殘軍人,卻拒絕躺在功勞簿上享清福,轉(zhuǎn)頭扎進山東淄博沂源縣西里鎮(zhèn)的小山村,擔任村支書25年。

  開山劈嶺、治山改水……失去雙手的他,把老百姓的事情一件件做實;沒有雙腳的他,帶領(lǐng)老百姓蹚出一條脫貧新路。

  他說:“我這個條件只能是一個字:拼!為百姓,就是守住陣地!”

  使命在肩,哪里都是光榮的陣地。王繼才守島,王有德守家。開山島上的生活是萬般“熬人”的,王繼才卻給自己增添了一項升國旗的任務(wù)——每一個清晨,他和妻子王仕花迎著熹微晨光早早起身,在祖國不可或缺的方寸土地上,升國旗、奏國歌。

  在王繼才登上開山島的第32年零13天,他的生命永遠定格。守島,就是守國,他那顆赤誠的愛國之心,讓島上的國旗永遠獵獵飄揚。

  在旁人看來,與風沙抗爭是王有德身上宿命般的“偏執(zhí)”。40多年來,即使經(jīng)歷了一次又一次沙進人退、人進沙退的拉鋸,他從未放棄。

  旁人看不到的是,風沙吹不老心中信念:“多栽一棵樹,就是我的價值;多治理一片荒山,就是我的價值;讓當?shù)乩习傩照业街赂恢?,就是我的價值!”

  在廣袤的國土,有多少甘于平凡的無悔堅守,有多少為國為民的滿腔赤誠!

  維和烈士申亮亮,在執(zhí)行任務(wù)中遭遇恐怖襲擊,汽車炸彈爆炸瞬間將戰(zhàn)友推離,用自己的生命換回了部隊其他人員的平安;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皮山縣公安局副局長艾熱提·馬木提,在搜捕公安部A級逃犯時身負重傷,經(jīng)全力搶救無效,壯烈犧牲。

  在危難面前,他們作出了相同的選擇。用血肉身軀鑄就“祖國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新中國軍人和警察本色。

  如今,已經(jīng)83歲高齡的王啟民依舊每天早上來到辦公室。談起正在開展的新技術(shù)研究,他勁頭十足。早在2015年,王啟民就正式退休,本可安享晚年,但作為科技興油保穩(wěn)產(chǎn)的大慶“新鐵人”,他選擇始終奮戰(zhàn)在科研一線。

  大慶油田,這片“我為祖國獻石油”的黑土地,從不缺少“鐵人”式英雄。在王啟民身上,大慶精神、鐵人精神薪火相傳,為新中國旌旗簇簇的歲月留下了厚重一筆。

夢想與使命

  2019年6月3日,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的鹽堿地,袁隆平科研團隊在這里試種下“海水稻”。伴隨著大型機械的轟鳴,稻苗在這片曾經(jīng)寸草不生的荒地上扎下了根。未來,黃沙戈壁將“變身”成碧綠良田。

  一切好似夢境。而這個造夢者,就是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

  一直以來,袁隆平心中有兩個夢:“禾下乘涼夢”和“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他不僅讓中國人將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還為世界糧食供給作出杰出貢獻。

  如今,89歲的袁隆平仍堅守在科研一線,為實現(xiàn)夢想奮斗不息。

  夢想繽紛,召喚著勇敢追夢的民族!2018年年底,云南貢山傳來喜訊:在黨和國家關(guān)懷扶持、社會各界傾力相助下,獨龍族宣告整族脫貧,告別延續(xù)千年的貧困。

  脫貧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還在后頭——時刻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話,獨龍族脫貧“帶頭人”“老縣長”高德榮豪情滿懷,暢談“新夢想”:“我們要建設(shè)好家鄉(xiāng),守護好邊疆,把獨龍江建成山青水綠、鳥語花香的人間天堂,讓獨龍族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個人的夢想始終與國家的夢想、民族的夢想相通。

  “嗚……”60多年前,當拉響汽笛的巨輪駛離雅加達海港時,印尼華僑王文教卻心緒難平。這個年僅20歲的青年,帶著讓中國羽毛球揚名世界的夢想,義無反顧地投入祖國的懷抱。

  作為中國羽毛球隊前總教練,王文教是中國羽毛球崛起的創(chuàng)造者和見證者:56個世界單項冠軍,9個世界團體冠軍。新中國體育事業(yè)的光輝歲月,激發(fā)著中國人民更加昂揚向上的精氣神。

  奮斗的動力,讓無數(shù)夢想成真;使命的牽引,使個人與國家緊緊相連。

  頭頂浩瀚星空,“人民科學(xué)家”追夢不止。過去15年,中國空間技術(shù)研究院技術(shù)顧問、中國科學(xué)院院士葉培建的夢想正在照進現(xiàn)實:從探月、落月到世界首次月背軟著陸探測,“嫦娥”團隊自主創(chuàng)新,不斷突破,取得五戰(zhàn)五捷的輝煌成果,圓了中華兒女千百年來的“奔月”夢想,在我國航天史上寫下精彩一頁。

  雄心不老,葉培建的壯志依然指向燦爛星河——到月球采樣返回,環(huán)繞火星探測并著陸、巡視勘察,對木星進行探測……中國人探索浩瀚宇宙的夢想無止境,建設(shè)世界航天強國的目標一定會實現(xiàn)。

  腳踏黃沙泥土,“文物保護杰出貢獻者”勇?lián)姑?/p>

  半個多世紀里,江南女子樊錦詩與大漠黃沙相伴。自大學(xué)畢業(yè)后來到敦煌這塊土地,修復(fù)彩塑壁畫、建立數(shù)字敦煌,她全身心投入對文化遺產(chǎn)的研究、保護和弘揚,再未離開。盡管她的烏絲已成白發(fā),卻留住了莫高窟的美麗容顏。

  熱情謳歌時代,“人民藝術(shù)家”筆耕不輟?!拔覀冇袝r間,有力量,有燃燒的信念……”1953年,19歲的青年作家王蒙敏銳地把握時代脈搏,用小說《青春萬歲》叩響新中國新一代青年人的心門,展現(xiàn)了新中國朝氣蓬勃的精神風貌。從那時起,王蒙懷著對祖國的滿腔摯愛,開始了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創(chuàng)作生涯,記錄國家成長,抒發(fā)時代心聲。

  歷史的長河中總有一些時刻發(fā)出意味深長的回響——

  “我們的工作將寫在人類的歷史上”,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同志的豪邁宣示,在一代代中國人民的接續(xù)奮斗中,不斷變?yōu)楝F(xiàn)實。

  “對一切為黨、為國家、為人民作出奉獻和犧牲的英雄模范人物,我們都要發(fā)揚他們的精神,從他們身上汲取奮發(fā)的力量”,習近平總書記的話鏗鏘在耳,激發(fā)億萬人民奮勇前行的巨大力量。

  行程萬里,初心依舊;追夢遠方,使命不改。讓我們以英雄模范為榜樣,勠力同心、砥礪前行,在新時代征程上奏響中華兒女的奮進凱歌。






  • 上一篇: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事記
  • 下一篇:孩子們的笑臉 見證民族地區(qū)教育發(fā)展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