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2年07月14日
◎申少鐵
掌握應急救護技能關(guān)系每個人的生命安全,群眾性應急救護能力建設是健康中國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
前不久,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國家衛(wèi)健委、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等部門聯(lián)合印發(fā)《關(guān)于開展“關(guān)愛生命 救在身邊”活動的通知》,要求各地在公共場所配置急救設備,加強對交通、體育、景區(qū)、學校等從業(yè)人員的應急救護培訓。相關(guān)活動的開展,將助力提升我國群眾性應急救護能力。
掌握應急救護技能,關(guān)鍵時可以拯救生命。我國人口眾多,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數(shù)量龐大,其中一部分人容易出現(xiàn)心臟驟停。人一旦發(fā)生心臟驟停,血氧無法到達大腦,腦細胞的氧和血糖將在幾分鐘后耗盡,對大腦造成不可逆損傷。心臟驟停超過4分鐘,人的腦組織會發(fā)生永久性損害,因此心源性猝死救援有“黃金4分鐘”的說法。患者可能在任何場所發(fā)生心臟驟停,如果等待專業(yè)救護人員趕到,可能錯過最佳救護時間。因此,患者身邊人及時施救非常重要。
當前,我國掌握應急救護知識和技能的人數(shù)還不夠多,擁有應急救護培訓證書的人占總?cè)丝诒壤€不高。遇到緊急情況,很多人不知道應該如何正確實施急救。因此,加強應急救護知識普及和技能培訓依然很有必要。應積極推動和鼓勵應急救護培訓進入社區(qū)、校園、企業(yè)、機關(guān)等,讓更多人掌握應急救護技能。特別是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應該組織工作人員開展應急救護知識和技能培訓。
同時,還需要提升公共場所急救設備的配備率。近年來,我國公共場所急救設備的配備率不斷提升,但總體來看還相對較低。遇到緊急情況,如果沒有急救設備,可能難以順利實施急救。因此,需要逐步在車站、學校、體育館、景區(qū)等人流量大的公共場所顯著位置配備急救箱(包)、AED(自動體外除顫器)、醫(yī)療箱等設備。此外,還應借助信息化等科技手段,為急救設備定位,方便公眾使用手機快捷查找。例如,廣州地鐵實現(xiàn)了地鐵站AED全覆蓋,并將安裝位置納入手機應用軟件,方便有需要的乘客快速定位。
還應看到,施救過程不可能萬無一失,可能會出現(xiàn)救護失敗或?qū)颊呱眢w產(chǎn)生損傷等情況。這就需要用法律保障施救者的權(quán)益,讓人們敢于施救。以心肺復蘇為例,為了讓患者恢復心跳和呼吸,頻繁的胸部按壓可能會損傷患者的肋骨,導致人們擔心施救造成損害要承擔法律責任。我國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四條規(guī)定:“因自愿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有了法律保障,施救者沒有后顧之憂,更可安心伸出援手。去年,中國紅十字會總會首次在全國評選“十大最美救護員”并進行表彰,這些廣大參與急救人員的代表,大多是來自各行各業(yè)的普通人。這既有利于在全社會營造參與急救光榮的氛圍,讓人人愿意挺身而出、給予施救,又有助于普及急救知識,提升群眾性應急救護能力。
掌握應急救護技能關(guān)系每個人的生命安全,群眾性應急救護能力建設是健康中國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督】抵袊袆樱?019—2030年)》提出,鼓勵開展群眾性應急救護培訓,到2030年將取得急救培訓證書的人員比例提高到3%及以上。這個目標的實現(xiàn)需要全社會各方面共同努力。人人學急救、提高應急救護能力,才能讓社會多一分安全,也才能更好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最新消息